[实用新型]一种多路电源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2426.2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4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颜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彦斌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路电源接口,尤其涉及一种多路直流电源接口。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电源保护线路板的设计生产千篇一律都是一个充电输入口,只是从早期的4.2V锂电池专用DC接口充电(配专用充电器,可接受较大充电电流)向5VMicro USB接口充电(OMTP公布了全球统一的手机充电器接口标准为Micro USB,局限于较小的充电电流)。在DC接口快速充电和手机充电器的Micro USB接口充电兼容性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而且,现有移动电源保护线路板的设计生产大部分都是一个输出接口,因为苹果手机的销售火爆,一般在USB输出口的D+D-上都内置了苹果硬件的充电识别电路,对于充苹果手机可以用原装充电数据线,而其他的手机只能再另外配附转接线和转接头来实现充电(各种规格的接头及充电转接的内阻问题造成电子垃圾及能量损耗),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所有移动电源都会配套赠送转接线和转接头的原因。
因此,要适应多种充电需求,则现有技术造成商品流通环节上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垃圾及严重的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灵活适应多种不同电子设备充电、供电需求的多路电源接口。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路电源接口,包括:
充电管理模块;
USB输入,用于通过USB接口输入电源,由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控制;
DC插座输入,用于通过DC插座输入电源,由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控制;
外接电接口,用于与外接直流电源相连,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连接;
第一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
第二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
第三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
输出识别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和第三输出口相连接,用于识别与外部连接的输出口;以及,
升压模块,分别与所述输出识别电路和外接电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压模块采用将4.2伏直流电升压到5伏直流电输出的模块。
优选的,所述USB输入采用Micro USB接口。
优选的,所述的多路电源接口还包括: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连接的扩展接口。
优选的,所述扩展接口采用三排针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充电口多接口输入,输出口多接口输出,其他功能的可扩展性。
进一步的优选例中,利用该多路电源接口生产的移动电源可实现快速充电及所有5V输出的手机及平板电脑的充电器通过Micro USB数据线(通用型数据充电线,手机购买时都有配套)进行充电,又同样能利用这些手机及平板电脑在销售时本身附带的原装数据充电线为手机及平板电脑充电,不需要再配套大量的各种规格转接头及转接线造成电子垃圾及充电转接的内阻问题造成能量损耗,除了移动电源本体外,不产生任何一样电子垃圾,完全符合国家出台YD1591-2009《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及其他相关环保法规对控制电子垃圾及环境污染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一种多路电源接口,包括:
充电管理模块;
USB输入,用于通过USB接口输入电源,由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控制;
DC插座输入,用于通过DC插座输入电源,由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控制;
外接电接口,用于与外接直流电源相连,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连接;
第一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
第二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
第三输出口,用于输出直流电;
输出识别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和第三输出口相连接,用于识别与外部连接的输出口;以及,
升压模块,分别与所述输出识别电路和外接电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升压模块采用将4.2伏直流电升压到5伏直流电输出的模块。所述USB输入采用Micro USB接口。所述的多路电源接口还包括: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连接的扩展接口。所述扩展接口采用三排针插。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彦斌,未经颜彦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24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