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薄钢板剪力墙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2443.6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3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先铁;李海广;郝际平;马尤苏夫;白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板 剪力 矩形 钢管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薄钢板剪力墙抗侧力结构体系中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该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可用作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薄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竖向边缘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薄钢板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抗震性能优异的结构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结构体系由水平、竖向边缘构件及内填薄钢板组成。该结构体系通过内填薄钢板剪力墙屈曲后形成的“拉力场”抵抗水平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拉力场”的抗侧作用,该结构体系要求边缘构件必须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不能先于内填薄钢板破坏。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以良好的力学性能、建筑适用性和经济性,在多、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薄钢板剪力墙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组合形成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薄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避免传统钢框架-薄钢板剪力墙结构中竖向边缘构件易过早失效的问题。
选用普通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作为薄钢板剪力墙的竖向边缘构件时,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薄钢板墙相连一侧的柱壁易在“拉力场”作用下发生鼓曲,与柱内混凝土分离,降低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从而导致矩形钢管混凝土承载能力降低,亦降低边框对薄钢板剪力墙的约束作用,从而使薄钢板剪力墙的“拉力场”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进而影响该结构体系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薄钢板剪力墙“拉力场”对矩形钢管柱壁产生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形式,该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能防止 “拉力场”作用导致矩形钢管柱壁鼓曲现象,为薄钢板剪力墙提供足够的约束作用,确保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薄钢板剪力墙结构性能的充分发挥。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薄钢板剪力墙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连接钢板置于两个对称布置的矩形钢管中间,其中伸出矩形钢管管壁一段距离的一端与薄钢板剪力墙一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点:连接钢板两侧的矩形钢管的截面相等,连接钢板与两个矩形钢管焊接成一体。
伸出矩形钢管管壁一段距离与薄钢板剪力墙的一侧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连接钢板未伸出矩形钢管管壁的一侧与矩形钢管采用塞焊连接,以使矩形钢管柱外壁平整。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中的矩形钢管在工厂加工,施工现场安装完成后,向矩形钢管柱内灌入混凝土即成为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在与钢梁连接时,可采用外环板式连接,在外环板上设置弧形孔洞使连接钢板及钢管与连接钢板的双面角焊缝连续通过。
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拉力场”作用下矩形钢管柱壁鼓曲,使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强度和刚度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矩形钢管采用型钢且焊接工作在工厂完成,构件加工精度高,质量可靠。由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中不设置加劲肋或内隔板,易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简单。且矩形钢管外壁平整,建筑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梁柱连接节点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梁柱连接节点立面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分别表示以下含义:1、矩形钢管混凝土柱;2、矩形钢管;3、连接钢板;4、混凝土;5、薄钢板剪力墙;6、外环板;7、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薄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连接钢板3置于两个对称布置的矩形钢管2中间,其中伸出矩形钢管2管壁一段距离的一端与薄钢板剪力墙5一侧连接。其中连接钢板3两侧的矩形钢管2的截面相等,连接钢板3与两个矩形钢管2焊接成一体。其中伸出矩形钢管2管壁一段距离的钢板与薄钢板剪力墙5一侧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连接钢板3未伸出矩形钢管2管壁的一侧与矩形钢管2采用塞焊连接,以确保矩形钢管柱外壁平整。
本实用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1在与钢梁7连接时,采用外环板式连接,为确保连接钢板3及双面角焊缝连续通过,在外环板上设置弧形孔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2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家用煤炉
- 下一篇:一种钢筋混凝土斗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