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同炉多带快速高效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3466.9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5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玉贵 |
主分类号: | C21D9/24 | 分类号: | C21D9/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166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炉多带 快速 高效 双金属 锯条 热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双金属带锯条(以下简称锯条)的生产技术与设备在现有发明专利《多功能同炉多带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全自动生产线及其工艺》(专利号:201010297111.5)、《双金属带锯条同炉多带光亮淬火全自动生产线》(专利号:200910072856.9)和《同炉多带双金属带锯条在线全自动回火设备与工艺》(专利号:201010297068.2)中主要解决了目前设备和工艺参数难以控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同炉同时生产多根、多种规格锯条问题。虽然对设备低产能、低效率,高成本和水电气能源消耗浪费大等问题有所改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产能与高能耗、高成本、高投入和生产场地面积过大等矛盾问题,更没有解决锯条快速高效生产与产品质量下降的矛盾、超高温快速加热与现有的淬火工艺、设备性能指标限制的矛盾,以及超高温快速加热与现有的回火工艺、设备性能指标限制的矛盾问题。目前无论是单根或同炉多带热处理生产线都没能突破这些技术瓶颈,这也是同行业中世界近百年国内几十年始终未能解决的综合性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生产设备存在能耗高、成本高、生产场地面积过大、无法实现快速高效生产双金属带锯条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多功能同炉多带快速高效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同炉多带快速高效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装置包括温控系统、制氮机和制冷机组,所述装置还包括按锯条输入至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的N个放料装置、感应淬火预热炉、箱式淬火加热炉、复合淬火装置、油冷淬火装置、第一感应回火预热炉、第一箱式回火炉、第二感应回火预热炉、第二箱式回火炉、第三感应回火预热炉、第三箱式回火炉、位于第三箱式回火炉出口端的导向轮装置、干式喷砂机、在线打标涂油设备、输出端牵引装置和N个收料装置;
所述感应淬火预热炉包括机架、炉壳、保温层、N个感应加热器、N个红外测温原件、N个红外测温原件接线和N个感应加热器接线端,所述炉壳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炉壳呈筒状且炉壳内的四周侧壁上设有保温层,N个感应加热器和N个红外测温原件均设置在炉壳的内腔中,每个感应加热器与一个相应的感应加热器接线端连接,每个感应加热器接线端,穿出炉壳的下端炉壁,每红外测温原件与一个远红外测温探头接线端连接,每个远红外测温原件接线穿出炉壳的上端炉壁,每个感应加热器上设有一个红外测温原件;红外测温原件朝向锯条侧面用来测量锯条的表面温度;红外测温原件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温控系统并通过温控系统控制感应淬火预热炉内的温度;所述感应淬火预热炉还包括N个固定杆、多个感应加热器支架,固定杆用于将红外测温原件固定,感应加热器支架用于将感应加热器固定;
所述箱式淬火加热炉为电阻加热炉,所述电阻加热炉包括机架、炉壳、保温层、多组电阻丝加热器、多个热电偶、托架、支架、金属炉胆、导向块、循环风机和循环风筒,电阻加热炉的炉壳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淬火加热炉炉壳呈筒状且淬火加热炉炉壳内的四周侧壁上设有保温层,N个金属炉胆沿淬火加热炉炉壳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淬火加热炉炉壳的内腔中,金属炉胆的内腔为加热通道,导向块设置在金属炉胆的所述加热通道内;多组电阻加热器依次设置在沿淬火加热炉炉壳的长度方向的内腔中的两侧,每组电阻加热器和热电偶、循环风机、循环风筒、温控系统形成一个加热区,并由温控系统控制各个加热区的温度;循环风机和循环风筒的作用是将箱式淬火加热炉内的热空气循环,使其温度更加精确,易于控制;多个热电偶依次穿过淬火加热炉炉壳、保温层,多个热电偶依次布置在金属炉胆上或金属炉胆之间;制氮机的氮气出口通过氮气入口向金属炉胆内通入保护气;多个热电偶用来测量箱式淬火加热炉内的温度,通过热电偶检测温度并由控温系统实现温度自动控制;制氮机产生的纯氮气通过氮气入口向每个金属炉胆形内通入保护气;所述每个金属炉胆形成的加热通道内设置一组导向块,导向块可以采用白刚玉、碳化硅等材料制成,生产不同规格的锯条时,更换相应的导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玉贵,未经曹玉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3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金属复合件金属回收装置
- 下一篇:新型铁水脱硫扒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