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空心方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3544.5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万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鼎昊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空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基桩工程中的一种基础桩材,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空心方桩。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是当今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建筑领域的基桩工程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也是主要使用的桩之一,但现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桩体中多为单笼结构。由于是单笼结构,单桩的承载力受到限制;单笼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差,尤其是桩身的抗剪力、抗拉性能差,会给建筑的基础埋下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空心方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应力空心方桩,所述方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桩体两端各连接有一个金属端板;所述桩体包括同心布置的第一钢筋笼和第二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笼内侧,所述第一钢筋笼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笼呈圆形布局,所述第二钢筋笼呈方形布局,所述桩体横截面的四个角为圆弧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笼包括多个沿所述桩体轴向延伸的第一主筋和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呈螺旋焊接在所述第一主筋上;所述第二钢筋笼包括多个沿所述桩体轴向延伸的第二主筋以及第二箍筋,所述第二箍筋螺旋焊接在所述第二主筋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笼的第一主筋全连接金属端板的预应力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笼的第二主筋至少有两根为连接金属端板的预应力钢筋,其它为非预应力第二主筋。
优选的,所述桩体中央为截面为圆形的轴向中空通孔,所述金属端板中央与所述桩体的中空通孔直径相同的圆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心混凝土预应方桩,通过增强桩体结构强度,避免了再施工打桩时,受到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荷载的情况下,导致桩体受损,或者出现裂缝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0、方桩 11、桩体 12、金属端板 13、第一主筋 14、第一箍筋 15、第二主筋 16、第二箍筋 18、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空心方桩10,所述方桩10包括桩体11,所述桩体11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桩体11两端各连接有一个金属端板12;所述桩体11包括同心布置的第一钢筋笼(图中未标出)和第二钢筋笼(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钢筋笼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笼内侧,所述第一钢筋笼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端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笼呈圆形布局,所述第二钢筋笼呈方形布局。
本实用新型第一钢筋笼固定连接的金属端板12上,其使得预应力空心方桩能够具备更好的耐冲击性能,和小得多的桩头破损率;同时获得更大的焊接周 长,所以充分保证了接桩的每节桩之间的有效焊接强度,大大减小了所述预应力空心方桩在施工中出现接头脱焊或位移现象,使沉桩质量更优。
本实用新型第一钢筋笼包括多个沿所述桩体11轴向延伸的第一主筋13和第一箍筋14,所述第一箍筋14呈螺旋焊接在所述第一主筋13上;所述第二钢筋笼包括多个沿所述桩体11轴向延伸的第二主筋15以及第二箍筋16,所述第二箍筋16螺旋焊接在所述第二主筋15上。
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空心方桩的桩体11能够减小或消除荷载所引起的拉应力,从而将所述桩体11的受拉应力控制在较小范围,从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第一钢筋笼的第一主筋13全连接金属端板12的预应力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笼的第二主筋15至少有两根为连接金属端板12的预应力钢筋,其它为非预应力第二主筋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鼎昊预制构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鼎昊预制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35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