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干粉搅拌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5315.7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8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琼艳;熊湘;晏华中;李雷锋;潘志婷;廖权;甘洁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州市凯恩斯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13400 广东省清远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干粉 搅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粉搅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干粉搅拌罐。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的干粉搅拌设备主要有立式和卧式两种。根据搅拌方式主要分为梨刀式、螺带式、螺旋式、双轴浆叶式即无重力式和多浆式,上述几种搅拌机的主要作用是混料。一些特殊的粉体在生产过程中会带入气体,这些气体的存在对于粉体的包装、存储和应用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在粉体搅拌的过程中能排出气体即能解决包装、储存和应用的影响问题。但是以上几种干粉搅拌机在带气体的粉体搅拌排气方面都存在局限性,而且搅拌过程中容易产生扬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解决带气体粉体搅拌过程中的排气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实现自动排气的立式干粉搅拌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立式干粉搅拌罐,包括筒形罐体及设于罐体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搅拌轴,沿搅拌轴径向延伸若干杆件,该若干杆件绕搅拌轴呈螺旋线均匀分布,且杆件上设有断续且均匀分布的弧片以构成搅拌叶。所述该若干搅拌叶的轴向投影呈十字环形阵列。
所述弧片的外曲面为迎风面,内弧面为背风面。
所述搅拌叶的数目,即杆件的数目为四个或者四个以上,所述搅拌叶的转速为5~20r/min。
所述罐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呈倒锥形且设有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结构合理,对于带气体的粉体,可以起到边搅拌边排气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扬尘和挤压;由于搅拌片采用半圆形弧片设计,搅拌时随着弧片推动粉体的运动,会在叶片的外曲面形成高压区,内弧面形成低压区,由于压差的存在,粉体中的气体便会流向低压区,从而通过搅拌叶的气流导流作用向上排出;搅拌叶的错层分布可以使气体逐层传递到搅拌罐的顶部,达到排气的目的,且这种搅拌方式不会对粉体造成挤压;较低的转速设计可以避免粉体搅拌过程中扬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中:1-罐体,2-搅拌轴,31-杆件,32-弧片,3-搅拌叶,4-进料口,5-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所示,一种立式干粉搅拌罐,包括筒形罐体1及设于罐体1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搅拌轴2,沿搅拌轴2径向延伸若干杆件31,该若干杆件31绕搅拌轴2呈螺旋线均匀分布,且杆件31上设有断续且均匀分布的半圆形弧片32以构成搅拌叶3。
所述搅拌叶3的数目,即杆件31的数目为四个或者四个以上。所述同一杆件31上的弧片32朝向一致,外曲面为迎风面,内弧面为背风面。该搅拌叶3绕搅拌轴2呈螺旋线均匀分布,且轴向投影呈十字环形阵列。
所述罐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4,底部呈倒锥形且设有出料口5,便于粉料的聚集。
搅拌叶3上的所有半圆形弧片32的外曲面环绕搅拌轴2形成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同一指向,其外曲面为迎风面,内弧面为背风面。由于采用半圆形弧片设计,随着弧片32推动粉体的运动,会在弧片32的外曲面即转动的前进方向形成高压区,而在内弧面会形成低压区,由于压差的存在,粉体中的气体便会流向低压区,从而通过搅拌叶3的气流导流作用向上排出。所述搅拌叶3呈螺旋线错层分布,相邻两层搅拌叶3的夹角成90°,由于采用错层分布的构造,上层搅拌叶转过之后形成低压区,而下层的搅拌叶刚好位于该区域的下方,下层搅拌叶旋转形成的压差可以很轻易的通过搅拌叶传递到上层的低压区,故这种搅拌叶的错层分布可以使气体逐层传递到罐体1的顶部,达到排气的目的,且这种搅拌方式不会对粉体造成挤压。对于带气体粉体,可以起到边搅拌边排气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扬尘和挤压。
所述搅拌叶3的转速设计为5~20r/min,此较低的转速可以避免粉体搅拌过程中扬尘。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内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州市凯恩斯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连州市凯恩斯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53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控制对撞造粒机
- 下一篇:用于蛋白加工的浓浆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