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马达自动理线微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6424.0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8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跃宗;杨才智;殷文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3/00 | 分类号: | B81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自动 理线微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微马达自动理线微夹持装置是一种用于将微型马达转子线圈的线头夹持到焊盘处的机械装置,该装置固定在四维控制平台上,通过控制系统移动微夹持器夹持70微米的导线到焊盘处,并且导线不被夹断,且不与微夹持器粘着。
背景技术
微夹持器作为一种微执行机构,不仅可成为微机器人的手爪,而且在微机械零件的加工、装配、生物医学工程和光学等领域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微夹持器夹持方式一般分为吸附式和机械夹取式。目前已经研制出的微夹持器中,吸附的驱动方式有真空、静电、液体等,吸附式夹持器对器件的形状、材质要求较高。机械夹取微夹持器的驱动方式有压电、电磁、静电等。静电驱动微夹持器易实现小型化和微型化,但难以实现较大力的输出,且位移输出也较小。压电驱动微夹持器分辨率高、无摩擦和磨损、响应速度快、功耗低,但位移比较小、高精度控制难。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而言,这些微夹持器不能作为完整的产品。磁驱动式夹持器张合量较大、响应速度快、控制简单、承载能力大,适用于微马达自动理线微夹持器。微马达自动理线微夹持器需要夹持引导直径为70微米的微电机线圈绕线至焊盘处,要求微夹持器有一定的张合量,被夹持导线没有的变形或损坏,微夹持器与导线不产生粘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微夹持器夹持力不能满足微马达转子引线的要求、张合量较小、动作响应慢等不足,提出了一种电磁驱动式微夹持器,这种微夹持器张合量较大,易于控制,动作响应快,工艺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微马达自动理线微夹持装置包括钳臂组件、固定组件、驱动力组件。钳臂组件包括上钳臂4和下钳臂5,上下钳臂通过弯曲夹持物体。固定组件包括上钳臂固定座1、下钳臂固定座2、底座3和固定插针8。上钳臂4固定在上钳臂固定座1上,下钳臂5固定在上钳臂固定座2上,上钳臂固定座1和下钳臂固定座2通过固定插针8固定在底座3上;驱动力组件包括电磁线圈6和衔铁7。衔铁7固定在上钳臂4上,电磁线圈6在衔铁7的正下方固定在底座3上,通过电磁线圈6通电吸引衔铁7产生驱动力。
所述的钳臂组件包括上钳臂4和下钳臂5,上钳臂4和下钳臂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上钳臂固定座1和下钳臂固定座2上,平行固定。它们的另一端可以做成其他形状,如三角形、梯形。
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上钳臂固定座1、下钳臂固定座2、底座3和固定插针8。上钳臂固定座1和下钳臂固定座2通过固定插针8与底座3相固定。
所述的驱动力组件包括电磁线圈6和衔铁7,电磁线圈6在外部驱动电路的作用下产生电磁力,吸引衔铁7并带动上钳臂4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可方便加工,微夹持器张合量大、动作响应快,控制简便,产品完整性好,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微夹持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微夹持器上钳臂的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微夹持器下钳臂的结构图
图中:1、上钳臂固定座;2、下钳臂固定座;3、底座;4、上钳臂;5、下钳臂;6、电磁线圈;7、衔铁;8、固定插针;9、上钳臂固定端;10、上钳臂钳尖;11、下钳臂固定端;12、下钳臂钳尖。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微马达自动理线微夹持装置包括钳臂组件、固定组件、驱动力组件。钳臂组件包括上钳臂4和下钳臂5,上下钳臂通过弯曲夹持物体。固定组件包括上钳臂固定座1、下钳臂固定座2、底座3和固定插针8。上钳臂4固定在上钳臂固定座1上,下钳臂5固定在上钳臂固定座2上,上钳臂固定座1和下钳臂固定座2通过固定插针8固定在底座3上;驱动力组件包括电磁线圈6和衔铁7。衔铁7固定在上钳臂4上,电磁线圈6在衔铁7的正下方固定在底座3上,通过电磁线圈6通电吸引衔铁7产生驱动力。
钳臂组件包括上钳臂4和下钳臂5,上钳臂4可采用磷铜片、黄铜片、青铜片,长45mm,宽5mm。上钳臂4和下钳臂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上钳臂固定座1和下钳臂固定座2上,平行固定。它们的另一端可以做成其他形状,如三角形、梯形。本专利设计的上钳臂4的钳尖10为长4mm锥度为3/40。上钳臂固定端9固定到上钳臂固定座1上,衔铁7正对着电磁线圈6固定到上钳臂4上,衔铁7与电磁线圈6的距离为0.5mm。下钳臂5长20mm,宽5mm。钳臂钳尖12为长4mm锥度为3/40。下钳臂固定端11固定到下钳臂固定座2上,微夹持器闭合时,上下钳臂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64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油中金属钒含量的电化学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展示门的移动展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