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8043.6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8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丰海;王晓东;刘雷;肖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雷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许德山 |
地址: | 250101 济南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气体脱硫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中H2S的脱除大体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脱硫适用于含硫量较低的燃气,日处理量较小。该法工艺简单,成熟可靠、造价低,能达到较高的净化程度。但采用此法时设备笨重,间歇式干法脱硫还存在更换脱硫剂时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废脱硫剂难以处理等问题。
而湿法脱硫工艺中,脱硫塔是目前硫生产的主要设备,脱硫塔的主要职责是溶液吸收气相中的H2S。目前,硫塔的结构形式较多,多以填料塔结构为主。
填料结构脱硫塔存在的问题在于:1、脱硫效率低,生产能力不足;2、脱硫塔易堵塞,采取各种方法处理都很难见效,只有采取停塔卸填料清理,而每次停塔都会影响生产,若增设备用塔势必会增加投资;3、脱硫液管,气相分布管易堵塞,影响工艺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避免堵塞、稳定运行、低处理成本、结构简单、具有一定自动调节功能的气体脱硫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体脱硫装置,包括罐体(8),罐体(8)设置出气口(1)、脱硫液进液管(2)、降液管(3)、持液板(4)、脱硫液出液管(5)和进气管(6),所述持液板(4)上设置小孔(7)。
所述降液管(3)贯穿持液板(4);
所述持液板(4)在罐体(8)内水平多层布置且相邻持液板(4)距离相等;
所述持液板(4)上均匀布置数目较多的小孔(7);
所述降液管(3)下端的标高低于其下方相邻降液管(4)的上端标高;
所述进气管(6)采用“工”字型布置,端口向下,可采用宽口径结构,不宜堵塞。
本实用新型发明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稳定性好、脱硫效果好、可全天运行、可防堵塞、结构简单、免维护等一系列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脱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体脱硫装置A-A断面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体脱硫装置B-B断面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气体脱硫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气体脱硫装置,包括罐体8,罐体8设置出气口1、脱硫液进液管2、降液管3、持液板4、脱硫液出液管5和进气管6。所述降液管3贯穿持液板4;所述持液板4在罐体8内多层水平布置且相邻持液板4距离相等;所述持液板4上均匀布置数目较多的小孔7;所述降液管3下端的标高低于其下方相邻降液管4的上端标高;所述进气管6采用“工”字型布置,端口向下,可采用宽口径结构,不宜堵塞。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脱硫装置进行脱硫的过程如下:
含H2S的气体通过“工”字型进气管6均匀布气于进入气体脱硫装置罐体的下段,利用气体浮力贴于最低端持液板4下表面,透过持液板4上的小孔7与持液板4之间的脱硫液均匀混合,并气体中的H2S迅速与脱硫液发生反应降低气体中H2S的含量,根据气体中H2S含量,设定持液板的层数,并通过多层的持液板4与持液板间的脱硫液发生反应,使得H2S的去除率达到要求,达标气体通过出气口1收集。
脱硫液通过脱硫液进液管3进入塔内,首先在最上层持液板均匀分布并利用重力透过持液板4上的小孔7滴进下一层持液板4,在这一过程脱硫液与上浮气体中的H2S迅速发生反应,降低气体中H2S的含量,最终反应后的脱硫液通过脱硫液出液管5排除罐体。
设备正常运行时,降液管3下端处于淹没状态,降液管3上端处于非淹没状态;降液管3下端的标高低于其下方相邻降液管4的上端标高,这样可以使得当加入的脱硫液超过持液板4渗透量时,持液板上的液面高于降液管3上段的标高时,多余的脱硫液并通过降液管3进入下一层持液板4,实现自动调节功能,既可以节约处理成本又能保持去除效果。
整体H2S和脱硫液之间的反应采用逆流式,这使得H2S的去除率更高、脱硫液利用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雷,未经刘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8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分解有机臭气的生物滴滤塔
- 下一篇:雾化放电有机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