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框架型阻尼间隔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9128.6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3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飞鸿电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H02G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阻尼 间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间隔棒,其应用于电力行业500—1000kV输电线路平行导线的分裂之用。
背景技术
阻尼间隔棒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力器材,在输电线路上应用广泛,现有产品十字型间隔棒其稳定性能差,强度较差,且框架整体的回转半径不大,已不能满足电力行业特高压远距离、大跨越输送发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性能好的、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方框架型阻尼间隔棒。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十字型间隔棒阻尼结构和绞接夹头,矩形间隔棒框架与线夹主体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其中心框架较国标尺寸增加8%-9%。
本实用新型其中心框架较国标尺寸增加8.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上保留了十字型间隔棒的阻尼结构和绞接夹头,吸收矩形间隔棒框架与线夹主体固定的设计结构,其强度得到了很大提高,调整了中心框架与线夹主体的长度比例关系,增加了中心框架的长度,即加大了框架部份整体的回转半径,实现提高间隔棒整体稳定性,发挥抑制次档距震荡和扭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矩形间隔棒框架、2为线夹主体、3为绞接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十字型间隔棒阻尼结构和绞接夹头3,矩形间隔棒框架1与线夹主体2固定结构。
其中心框架较国标尺寸增加8%-9%。
优选的,其中心框架较国标尺寸增加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飞鸿电材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飞鸿电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91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近红外光电传感技术的溢油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警示的限高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