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手电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9541.2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4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倪基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基振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17/14;F21V23/04;F21V31/00;F21V1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郭晓桂 |
地址: | 529936 广东省阳江市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特别是一种充电手电筒。
背景技术
充电手电筒为一种可使用充电电池(干电池)的节能手电筒,其可通过充电器对其筒身内的电池反复充电并使用,解决了传统手电筒需经常更换电池的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现有的充电手电筒一般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筒身、用于对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插子、筒罩、光源以及后盖,充电插子置于筒身内侧,充电孔则开在筒身的侧壁,但由于充电孔暴露在外容易使外界的灰尘、油脂等污物进入其内,造成接触不良,所以为防止因污物进入而影响充电性能,现有技术将充电孔设置在筒身前部,并可在充电手电筒正常使用时由筒罩的后部将充电孔遮蔽,以防止污物进入充电孔,而过一步地,为防止液体进入充电孔,还在充电孔对应筒身的后侧位置设置槽安装防水圈,当筒罩遮蔽充电孔时,防水圈与筒罩内壁相抵形成水密。但此类充电手电筒虽然能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将充电孔遮蔽以防尘、防水,但其充电前需要将筒罩向前旋松以露出充电孔,充完后再往后旋紧筒罩,显然,操作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尘、防水且使用方便的充电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电手电筒,包括安装在筒身后端的后盖,所述的后盖的内侧装有充电插子,充电插子通过正、负电极与筒身内的充电电池后端的正、负极连接,后盖的侧壁开有充电孔,所述的后盖套装有可沿后盖的轴线滑动并可遮蔽充电孔的套体,套体向后滑动后可将充电孔露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充电插子和充电孔设置在后盖,并在后盖上套装有可沿后盖的轴线滑动并用于遮蔽充电孔的套体,正常使用时,套体将充电孔遮蔽以防止灰尘、油脂等污物进入其内造成接触不良;而需要充电时,则可向后推动套体,使套体沿后盖的轴线后移至露出充电孔即可对手电筒进行充电,而充电完后往相反方向将套体推回至将充电孔遮蔽的位置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盖及其内部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盖、套体、及后盖内部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盖及其内部元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盖、开关座以及套体的装配图。
图6是本的套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电手电筒,包括用于安装充电电池的筒身1、用于对充电电池(图中未表示)充电的充电插子2、安装在筒身1后端的后盖3、安装在筒身1前端的光源(图中未表示)和筒罩4,该光源可以为LED灯泡,也可以为普通灯泡;充电电池采用其后端具有正、负极的双极电池,如型号为“18650”的锂电池,当充电插子2的正、负电极21、22分别与该充电电池后端的正、负极相接触时,即可通过外部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后盖3与筒身1可通过螺蚊配合连接,后盖3的内侧装有充电插子2,充电插子2通过正、负电极21、22与筒身1内的充电电池后端的正、负极连接,后盖3的侧壁开有充电孔31,所述的后盖3套装有可沿后盖3的轴线滑动并可遮蔽充电孔31的套体5,套体5向后滑动后可将充电孔31露出。正常使用时,套体5将充电孔31遮蔽以防止灰尘、油脂等污物进入其内造成接触不良;而需要充电时,则可向后推动套体5,使套体5沿后盖的轴线后移至露出充电孔31即可对手电筒进行充电,而充电完后往相反方向将套体5推回至将充电孔31遮蔽的位置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套体5内侧的前部设置有台阶51,台阶51开有轴向的导滑槽52,后盖3侧壁在对应导滑槽52的位置装有销钉6,销钉6的头部伸入导滑槽52中并可在导滑槽52中前后滑动,当套体5遮蔽充电孔31时,销钉6位于导滑槽52的后端,而当套体5将充电孔31露出时,销钉6则与导滑槽52的前端壁相抵,可限制套体5相对后盖3后移的距离,防止套体5过多地后移而从后盖3上脱落。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台阶51在对应导滑槽52后端的位置设有贯穿导滑槽52的环形定位槽53,所述的销钉6的头部可从导滑槽52的未端进入定位槽53内,并可绕定位槽53滑动,需要充电时,可先推动套体5,使套体5和后盖3相对滑动至销钉的头部从导滑槽52进入定位槽53,然后拧转销钉6以使销钉6卡在定位槽53的侧壁之间,此时可保证充电过程中,套体5不会因受较大的轴向力而相对后盖前后移动并把充电器的插头压歪或压坏。而充电完成后往相反方向将销钉6拧回后,即可将套体5推回到遮蔽充电孔31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基振,未经倪基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9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拆装的健康杀菌夜明灯
- 下一篇:全自动供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