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发射无弹壳弹体发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1736.0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2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东风 |
主分类号: | F41F1/00 | 分类号: | F41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发射 弹壳 弹体 发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武器,是一种可以用于高频率连续自动发射无弹壳弹体,低后坐力的发射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未获得关于有使用该种发射器信息,在国际市场上未有该种发射器销售,网上也没有搜索到相关专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发射无弹壳弹体发射器,是一种可以用于高频率连续自动发射无弹壳体弹,低后坐力的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自动发射无弹壳弹体发射器由发射器、发射管、弹膛、弹膛卡弹条、后排气孔、后排气道、上排气孔、上排气道、撞针、弹体n-1、弹体n-2、弹体弹头、弹体底座、弹体底火、弹体卡弹槽、弹体发射药、供弹装置和弹膛隔板组成,弹体n-1、弹体n-2装在供弹装置内,把供弹装置插在发射器的弹膛内,弹体n-1的弹体卡弹槽卡在弹膛卡弹条上,弹体弹头与发射器内的发射管一端对齐,装有弹体底火的弹体底座与安装在发射器内的装有撞针的后排气道一端内径对齐,后排气道的另一端有后排气孔,供弹装置的上面有上排气道和上排气孔,弹体n-1与弹体n-2间插入弹膛隔板。
发射时,撞针撞击弹体n-1的弹体底部弹体底座中的弹体底火,弹体底火引爆弹体弹头中的弹体发射药,弹体发射药爆炸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弹体弹头在弹体发射药气体的推动下与弹体底座分离,进入发射管,沿发射管内壁飞出发射管,飞向目标。
弹体发射时,在弹体发射药爆炸产生的气体的推动下,弹体底座连同弹体发射药爆炸产生的气体沿着后排气道从后排气孔排出。撞针在弹体发射药爆炸产生的气体的推动下回到待击的位子。弹体发射药爆炸产生的部分气体沿上排气道、上排气孔排出,并将弹体n-1与弹体n-2间插入的弹膛隔板拉出,供弹装置中的弹体n-2移动到弹膛中进入待发状态,弹膛隔板插入弹体n-2的下面。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简化火炮和枪支的结构,加快连续发射频率,减小弹体体积,增加发射的隐蔽性,降低射击时的后坐力,提高射击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自动发射无弹壳弹体发射器结构和原理实施例图。
图2为无弹壳弹体结构实施例图。
图中:1.后排气孔 2.后排气道 3.撞针 4.弹膛 5.弹膛卡弹条 6.供弹装置 7.弹膛隔板8.弹体n-1 9.上排气孔 10.上排气道 11.发射器 12.发射管 13.弹体底火 14.弹体底座 15.弹体卡弹槽 16.弹体发射药 17.弹体弹头 18.弹体n-2
具体实施方法:
在图1和图2中,自动发射无弹壳弹体发射器由发射器(11)、发射管(12)、弹膛(4)、弹膛卡弹条(5)、后排气孔(1)、后排气道(2)、上排气孔(9)、上排气道(10)、撞针(3)、弹体n-1(8)、弹体n-2(18)、弹体弹头(17)、弹体底座(14)、弹体底火(13)、弹体卡弹槽(15)、弹体发射药(16)、供弹装置(6)和弹膛隔板(7)组成,弹体n-1(8)、弹体n-2(18)装在供弹装置(6)内,把供弹装置(6)插在发射器(12)的弹膛(4)内,弹体n-1(8)的弹体卡弹槽(15)卡在弹膛卡弹条(5)上,弹体弹头(17)与发射器(11)内的发射管(12)一端对齐,装有弹体底火(13)的弹体底座(14)与安装在发射器(11)内的装有撞针(3)的后排气道(2)一端内径对齐,后排气道(2)的另一端有后排气孔(1),供弹装置(6)的上面有上排气道(10)和上排气孔(9),弹体n-1(8)与弹体n-2(18)间插入弹膛隔板(7)。
在图1和图2中,发射时,撞针(5)撞击弹体n-1(8)的底部弹体底座(14)中的弹体底火(13),弹体底火(13)引爆弹体弹头(17)中的弹体发射药(16),弹体发射药(16)爆炸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弹体弹头(17)在弹体发射药(16)气体的推动下与弹体底座(14)分离,进入发射管(12),沿发射管(12)内壁飞出发射管(12),飞向目标。
在图1和图2中,弹体n-1(8)发射时,在弹体发射药(16)爆炸产生的气体的推动下,弹体底座(14)连同弹体发射药(16)爆炸产生的气体沿着后排气道(2)从后排气孔(1)排出。撞针(3)在弹体发射药(16)爆炸产生的气体的推动下回到待击的位子。弹体发射药(16)爆炸产生的部分气体沿上排气道(10)、上排气孔(9)排出,并将弹体n-1(8)与弹体n-2(18)间插入的弹膛隔板(7)拉出,供弹装置(6)中的弹体n-2(18)移动到弹膛(4)中进入待发状态,弹膛隔板(7)插入弹体n-2(18)的下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东风,未经王东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1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