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古筝竹条与导向套结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4202.3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8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松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松年 |
主分类号: | G10H3/18 | 分类号: | G10H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筝 竹条 导向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尤其涉及一种电古筝竹条与导向套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的乐器,以其音质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现有的电古筝传感器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目前的电古筝其传感器大都采用压电电缆,其压电电缆预置在前岳山竹条之下、琴枕木之上,三者用胶粘剂固为一体;由于压电电缆较长,在胶粘剂胶粘过程中,由于各压电电缆的弹性变形量不一样以及粘结剂在固化过程中,压电电缆各处的变形量亦不一致,导致竹条和压电电缆各接触部位不能压触可靠,使压电电缆难以将21根琴弦的基本音和泛音全面拾取,同时存在串音和混音问题,导致音色失真;2)现有和压电电缆接触的竹条为分段式结构,当在左手压弦演奏过程中,竹条产生微动而导致杂音信号的产生,使音色失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全面将琴弦振动产生的音频信号拾取,并能克服目前电古筝存在串音、混音和杂音问题,使其产生美妙音乐的电古筝。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琴弦、设置在琴弦下和对应各琴弦接触的若干竹条,竹条和琴枕木之间设和竹条压触的压电电缆,所述的竹条两侧设弹性物体导向套,竹条下端面正对压电电缆。
所述竹条为若干独立体结构。
所述装置适用于电古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独立竹条的两侧设弹性物体导向套、压电电缆安置在琴枕木凹槽中,独立竹条下端正对压电电缆;这种结构形式当独立竹条在琴弦张力的压制下向下运动时,由于弹性物体导向套的存在,各独立竹条和对应的压电电缆均能紧密压触,使琴弦产生的基本音和泛音振动信号全面被压电电缆拾取,使音色达到最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琴弦、2为竹条、3为压电电缆、4为前岳山琴枕木、5为弹性物体导向套、6为弦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琴弦1、设置在琴弦1下和对应各琴弦1压触的若干竹条2,竹条2和琴枕木4之间设和竹条2压触的压电电缆3,各竹条2四周设弹性物体导向套5,竹条2下端面正对压电电缆3。
竹条2下端面为和压电电缆3形成紧密压触,竹条2为独立分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琴弦1收紧与调音在弦轴6上。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物体导向套5可为硅胶板等弹性物,当插入竹条2下压时,弹性物体导向套5和竹条2接触的部位由于力的作用,竹条两侧的硅胶板向两边凸出,自然形成“口”字形状态,使竹条有一个很好的稳定性能,并使传感器能独立接收某根琴弦的振动信号,而不会使邻近乃至很多琴弦产生共振串音、混音和杂音问题,确保音质达到最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松年,未经徐松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42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开槽夹紧总成
- 下一篇:一种回转窑测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