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转动蒸汽暖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4907.5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2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顾强;张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强;张堂林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10;F28F9/2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1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蒸汽 暖风 | ||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转动蒸汽暖风器。
(二) 背景技术
采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锅炉为避免空预器低温腐蚀、转子变形、蓄热元件堵塞、漏风增加等一系列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均设置空气加热装置。
目前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加热冷空气有两种手段,一是热风再循环,二是设置蒸汽暖风器。采用热风再循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机选型大,高温季节风机运行经济性差,同时热风再循环加热空气温升有限,在环境温度极低的地区,如我国北方地区,均选用蒸汽暖风器加热冷风。
蒸汽暖风器置于风机风道中,在低温季节加热冷风的同时,在长达7、8个月不使用期间,会增加风道的阻力和风机电耗,同时吸入风机的空气含有杂质,部分较粗的杂质进入风道后,大部分沉积附着在蒸汽暖风器迎风面的翅片管组上,随时间的积累杂质沉积越来越多,暖风器阻力会越来越大,风机电耗增加;风道阻力变化,风道特性曲线也将发生变化,风机的工作点发生相应的变化,当风机工作点落入不稳定区域,将发生风机喘振、出力降低等一系列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事故。
采用蒸汽暖风器预热冷空气的火电厂锅炉机组,风机电耗高,经常喘振是目前存在较普遍的问题。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适应回转式空预器安全、经济运行需要,又可以降低风机电耗和风道阻力以及避免风机喘振的可转动蒸汽暖风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转动蒸汽暖风器,包括暖风器壳体,暖风器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对称排列的进口联箱和出口联箱,进口联箱和出口联箱之间连接安装有翅片管组,进口联箱上焊接有与其连通的进汽空心轴,出口联箱上焊接有与其连通的疏水空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联箱、出口联箱和翅片管组的横切面呈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短边与短对角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进口联箱、出口联箱、翅片管组、进汽空心轴、疏水空心轴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进口联箱、出口联箱、翅片管组、进汽空心轴和疏水空心轴一起构成换热组件,每台暖风器由一到四个换热组件组成,相邻换热组件置于同一平面时紧密排列。
为便于疏水排放,暖风器整体布置采取垂直或倾斜两种方式,具体布置根据现场风道实际确定;为确保膨胀自如,在暖风器进汽侧预留膨胀间隙;换热组件通过支撑轴承和导向轴承安装在蒸汽暖风器壳体中,可灵活转动。这与目前使用的固定式蒸汽暖风器存在本质的不同。
所述进汽空心轴和疏水空心轴采用厚壁20g无缝钢管或其他满足要求的材质,钢管上制作轴颈和轴肩,空心轴上安装轴承,其中进汽空心轴安装导向轴承,疏水空心轴安装支撑轴承,进汽空心轴和导向轴承采用间隙配合,疏水空心轴和支撑轴承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空心轴端制作坡口,便于空心轴和进、出口法兰及进、出口联箱焊接。进汽空心轴尺寸以蒸汽能够以较小的阻力和热损失进入入口联箱且不影响现场安装操作和换热组件膨胀为准,疏水空心轴尺寸以疏水能完全排出出口联箱且不影响现场安装操作为准,为方便加工制作,进、出口空心轴尺寸可一致;导向轴承座和支撑轴承座采用螺栓连接安装在暖风器壳体上,考虑换热组件重量,支撑轴承座在壳体上的固定可采用焊接连接,由于换热组件重量较轻,轴承座采用铸件、焊接钢件均可。
所述进汽空心轴和疏水空心轴端头分别焊接有入口法兰和出口法兰,入口法兰与进汽管连接,出口法兰与疏水管连接,为适应转动角度需要,法兰采用4孔、8孔、12孔、16孔均布等几种规格。为方便转动暖风器换热组件,可在进汽空心轴或疏水空心轴侧法兰焊接操作手柄,也可制作专用工具操作。
进汽空心轴作用是:作为蒸汽导气管和安装导向轴承的转轴,疏水空心轴的作用是:作为疏水排放管和安装支撑轴承的转轴;进、出口法兰作用是连接进汽管和疏排水管,同时作为换热组件转动操作装置安装的生根件;支撑轴承及轴承座的作用是承载换热组件的重量并确保换热组件可靠转动,导向轴承及轴承座的作用是确保换热组件可靠转动,补偿并抵消换热组件产生的变形,导向轴、轴承座与进汽空心轴配合,通过间隙预留,补偿换热组件膨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强;张堂林,未经顾强;张堂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4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