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钠储罐除渣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5570.X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8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廷林;王彦玲;闫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旭锐新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8 | 分类号: | B08B9/08;B08B9/093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27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钠储罐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钠储罐除渣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核反应堆热载体,广泛应用于印染、医药、贵金属提炼、石化等等各个行业。
目前国内金属钠主要用于氨钠法制氰化钠,利用钠的强还原性,用金属钠从氯化钾中置换金属钾、金属钠还原四氯化钛制海绵钛,还可以制稀有金属钽和铌,利用钠易形成合金的性质,用金属钠配制铅钠合金生成四乙基铅,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增强汽油的抗爆能力。钠还用于制钾钠合金作冷却剂,用金属钠生产过氧化钠,作为漂染工业的漂白剂。钠还可以制成用作人工氧源的超氧化钠,用金属钠生产氢化钠,用作冶金工业镀锌铁板的去锈剂,用金属钠与氨反应生成氨基钠,氨基钠是染料工业制造靛蓝的中间体,高纯钠还可以用作原子反应堆的热载体。
金属钠生产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在生产过程中精钠储罐中会由于长时间运行而不断产生钠渣沉积在罐底部的现象,且这种钠渣为含钙量较高,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严重时造成断钠或喷钠事故,造成人员大量的劳动量,通常采用打开罐口,进行人工排渣,排渣时会产生大量钠烟(主要成分为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对环境有污染作用,而且人员劳动量很大,危险系数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封闭无污染、无钠烟、成本低、收率高,安全风险系数低的精钠储罐除渣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精钠储罐除渣设备,包括储罐本体和精制器,所述储罐本体和所述精制器之间安装有连通所述储罐本体和所述精制器的钠管道,所述精制器连通至出渣机,所述储罐本体上还连通安装有真空管,所述钠管道分为两根钠支管道,所述每根钠支管道连通至所述储罐本体,所述储罐本体上和所述精制器之间还安装有去渣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去渣装置包括连通所述储罐本体和所述精制器 的排渣管,所述排渣管分为两根排渣支管,并且每根排渣支管伸入所述储罐本体内部底端,所述排渣支管伸入所述储罐本体内部底端的部分安装有反吹喷头,所述反吹喷头上设有若干反吹孔,所述两根排渣支管之间连通有氮气管道,所述氮气管道为相交叉的第一氮气支管道和第二氮气支管道,所述第一氮气支管道连通所述两根排渣支管,所述第二氮气支管道连通所述储罐本体。
工作原理:通过去渣装置喷出的反吹气将沉积的钠渣汇集后,通过氮气加压将钠渣反压至精制器中,全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操作,保证了无污染,无钠烟,同时将反吹后的物料重新转入精制器中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收率,降低了安全风险系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精钠储罐除渣设备,包括储罐本体和精制器,所述储罐本体和所述精制器之间安装有连通所述储罐本体和所述精制器的钠管道,所述精制器连通至出渣机,所述储罐本体上还连通安装有真空管,所述钠管道分为两根钠支管道,所述每根钠支管道连通至所述储罐本体,所述储罐本体上和所述精制器之间还安装有去渣装置,通过去渣装置将钠渣反压至精制器中,全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操作,保证了无污染,无钠烟,同时物料重新转入精制器中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收率,降低了安全风险系数。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罐本体;2-精制器;3-钠支管道;4-出渣机;5-真空管;6-排渣支管;7-反吹喷头;8-反吹孔;9-第一氮气支管道;10-第二氮气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如附图所示,精钠储罐除渣设备,包括储罐本体1和精制器2,所述储罐本体1和所述精制器2之间安装有连通所述储罐本体1和所述精制器2的钠管道,所述精制器2连通至出渣机4,所述储罐本体1上还连通安装有真空管5,所述 钠管道分为两根钠支管道3,所述每根钠支管道3连通至所述储罐本体1,所述储罐本体1上和所述精制器2之间还安装有去渣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旭锐新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旭锐新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55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成型的电磁材料制备方法及制备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力设备专用避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