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化抓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6323.1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8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单忠德;李周;吴双峰;孙福臻;陈队范;刘琳;鹿庆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泰安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抓纱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染色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化抓纱机。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筒子纱染色生产线基本处于以人工劳力完成纱线物流的方式,由人工完成纱线的抓取。人工抓纱效率低下且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并且随着今年来社会劳动力的减少,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用工荒的情况,导致生产中人工成本逐年递增。且这种趋势在今后的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会继续扩大,这使得人工抓纱的成本也在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抓纱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抓纱效率低下,工作环境恶劣,用工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化抓纱机,包括:抓纱单元,抓纱单元包括,用于抓取筒子纱的夹持机构以及驱动夹持机构旋转和升降的旋转升降机构;平面移动机构,包括支架,可移动地架设在支架上的横梁,以及可移动地连接在横梁上的移动平台,旋转升降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移动平台上,平面移动机构驱动抓纱单元在水平面上移动。
进一步地,抓纱单元还包括,导向杆机构,引导夹持结构所夹筒子纱的升降方向;以及扶稳机构,在移动机构运动时保持加持机构所夹的筒子纱的稳定。
进一步地,夹持机构包括:支撑板,与旋转升降机构连接;上轴承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具有多个轴承孔;多个上轴承,分别装配在上轴承座的多个轴承孔中;多个可枢转的传动杆,穿设在上轴承的内孔中;夹持件,固定在每个传动杆下部,相邻的夹持件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筒子纱的夹持空间;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撑板上,与传动杆连接并驱动传动杆转动。
进一步地,上轴承和传动杆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传动杆中的第一传动杆上固定设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带推杆扇形齿板,第二传动杆上固定设有齿形板,带推杆扇形齿板与齿形板啮合。
进一步地,夹持件包括连接在传动杆下部的抓纱杆和连接在抓纱杆上的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弧面相对,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夹持机构还包括,定距轴套,具有两个轴套孔,两个轴套孔分别与两个抓纱杆下部连接,限定两个抓纱杆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为气缸组合体,气缸组合体的输出端驱动传动杆。
进一步地,夹持机构还包括,下轴承座,与支撑板紧固连接,设置在上轴承座下方,下轴承座的轴承孔分别与上轴承座的轴承孔同心;以及下轴承,装配在下轴承座的轴承孔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通过自动化方式完成抓纱,弥补筒染程序中的这一空缺,提高了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抓纱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抓纱机的抓纱单元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抓纱机的双杆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抓纱机的双杆夹持机构的正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抓纱机抓取筒子纱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抓纱机的弧形板抓取筒子纱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抓纱机的目标纱笼中的筒子纱布置图;以及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抓纱机的目标纱笼抓取一圈筒子纱之后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抓纱机包括直角坐标的平面移动机构10和抓纱单元20,用以抓取纱笼中的筒子纱30。其中,如图2所示,抓纱单元20包括用于抓取筒子纱30的夹持机构21,其中,夹持机构21具有双杆结构,与夹持机构21连接、具有旋转和升降夹持机构21的功能的旋转升降机构22,引导限定夹持机构21升降方向的导向杆机构23,以及在抓取筒子纱30后稳定其位置的扶稳机构24,扶稳机构24优选地具有双爪。抓纱单元20安装在具有X、Y方向运动单元的直角坐标的平面移动机构10上,由直角坐标的平面移动机构10带动做平面移动,以定位在需抓取的筒子纱30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泰安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泰安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63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合模装置以及合模控制方法
- 下一篇:二冲程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