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无极灯的高频逆变脉冲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7070.X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5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军;文永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极光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9/02 | 分类号: | H02M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32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极 高频 脉冲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无极灯的高频逆变脉冲电源。
背景技术
高频逆变脉冲电源是无极灯的核心部分,现有的高频逆变脉冲电源稳定性不高,在无极灯应用上常常出现高频脉冲发生器的输出波形与逆变器使用的功率器件需要的波形不一致的情况,效果不好且易导致功率器件的损毁,现有结构下高频脉冲发生器和逆变器单纯的结合波纹过高、精度不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波纹低、稳定性更高的用于无极灯的高频逆变脉冲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波纹低、稳定性更高的用于无极灯的高频逆变脉冲电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极灯的高频逆变脉冲电源,包括高频脉冲发生器和逆变器;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输出信号给逆变器。
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RT端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RT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VCC端通过并联的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DGND端、LC端、PGND端均接地。
所述逆变器包括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V1A端和V1B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NDRV2端和NDRV1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GND1端、GNDB端均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VDDB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VCC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VDDB端通过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VADJ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VDDB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VADJ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四电容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GNDA端;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VOA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电阻两端并联有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VOB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电阻两端并联有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N型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N型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N型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N型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N型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型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N型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GNDA端。
所述逆变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直流电源给所述逆变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不同无极灯需求的使用频率,由于高频脉冲发生器发出的波形满足逆变器使用的功率器件的需要,使得本实用新型稳定性更高、波纹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高频脉冲发生器1和逆变器2组成;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器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1输出信号给逆变器2。
所述高频脉冲发生器1包括第一控制芯片IC1;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的RT端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的RT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的VCC端通过并联的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的DGND端、LC端、PGND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极光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极光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70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