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播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7477.2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6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汪忠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忠友 |
主分类号: | A01C7/06 | 分类号: | A01C7/06;A01C5/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14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播种机。
背景技术:目前,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通常采用人工播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播种深浅不一、播种间距宽窄不匀等缺陷。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效率高、作物间距疏密程度均匀的播种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机架、料斗和轮子;两个料斗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上,轮子通过设有离合器的轮轴设在机架上,均布有多个接料孔的播种轴支承在上述两料斗上;固定在播种轴上的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空套在轮轴上的主动链轮连接;犁铧架固定在机架上,该犁铧架的前端固定有两个开沟铧、在该犁铧架的后端固定有两个盖沟铧。
料斗中设有隔板,在料斗的出料口处固定有三通软管;机架的前后端各固定有一个套筒,固定在犁铧架上的两根调节杆分别插入对应的套筒中与机架固定连接;两开沟铧各自通过调节套筒固定在犁铧架的前端,两盖沟铧各自通过调节套筒固定在犁铧架的后端。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能够在微耕机、拖拉机或耕牛的牵引下同时完成播种沟开挖、播种、泥土覆盖等操作;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彻底克服了人工播种作物间距疏密不均的缺陷。另外,由于在料斗中增加了隔板,因此能够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施肥作业,既可准确控制施肥剂量、又进一步提高了工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中:支架1 播种轴2 料斗3 隔板4 机架5 调节杆6 套筒7 犁铧架8 调节套筒9 盖沟铧10 主动链轮11 离合器12 轮子13 轮轴14 链条15 从动链轮16 开沟铧17 三通软管18 接料孔19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3中,机架5由龙骨和固定在该龙骨下方的龙门架构成。两个料斗3通过支架1固定在所述龙骨上,播种轴2的两端分别支承在两料斗3上,沿该播种轴的外圆面对应于各料斗3出口的位置均布有多个接料孔19,一个或两个轮子13通轮轴14设在所述龙门架上;轮轴14上设有可滑动的离合器12,空套在该轮轴上的主动链轮11通过链条15与固定在播种轴2上的从动链轮16连接。犁铧架8固定在机架5上,该犁铧架的前端固定有两个开沟铧17、在该犁铧架的后端固定有两个盖沟铧10。
为了能够同时播种和施肥,料斗3中设有将其分隔为两个空腔的隔板4;其中,一个空腔用于盛装种子、另一个空腔用于盛装肥料。为了便于将种子、肥料准确地播撒于播种沟中,在料斗3的出料口处固定有三通软管18。
为了便于通过调节犁铧架8的高度来控制播种沟的深度以及覆土的厚度,在龙骨的前、后端个固定一个套筒7,犁铧架8通过固定在其上的两根调节杆6分别插入对应的套筒7中并由螺钉(图中未示出编号)锁紧。为了便于调节两开沟铧17以及两盖沟铧10的间距,各开沟铧17分别通过调节套筒9设在犁铧架8的前端并由螺钉(图中未示出编号)锁紧,各犁铧架8分别通过另外的调节套筒9设在犁铧架8的后端并由螺钉(图中未示出编号)锁紧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忠友,未经汪忠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74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谷物输送装置的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便携式WLAN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