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炉水渣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9565.6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0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邱祖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祖祥 |
主分类号: | F26B17/22 | 分类号: | F26B17/22;F26B21/14;F26B25/02;C21B3/04;C21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4194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松散物质烘干装置,尤其涉及高炉水渣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企业的水淬矿渣都是运到水泥生产企业或矿渣微粉生产企业,用煤气或煤炭资源进行烘干。烘干过程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资源,滚筒烘干过程中还会排放新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以及对环境造成粉尘污染。全国每年用于高炉水渣烘干的能量消耗,相当于几百万吨的煤炭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高炉水渣烘干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了一种高炉水渣烘干装置,改变以往高炉水渣烘干模式,利用高炉热风炉燃烧废气配以适当的高炉煤气,对高炉水渣进行烘干。即减少了能量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又使得钢铁企业的余热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了一种高炉水渣烘干装置,该装置包括立式烘干容器。容器一侧的供热管道与热风炉烟道连接,管道的下部安装高炉煤气燃烧室,燃烧室上部与供热管道相通。供热管道进入容器后分多层水平分布,水平分布的供热管道上均匀的分布着散热立管,每个散热立管均匀的分布着多个散热孔,散热孔的上部安装人字形挡料板。容器的顶部安装有抽引风机和旋转进料装置,容器的另一侧安装提升机,把水渣提升到容器顶部流向旋转进料装置。容器顶部的偏中位置悬挂一自动控制上料机构。容器的底部呈倒圆台形漏斗状,安装有出料口和冷风进风装置。
旋转进料装置以进料斗轮转子为主构成,斗轮转子有两个圆盘用隔板隔成四 个以上均匀的轮槽组成,斗轮底座密封罩下部留有下料口,上部密封罩有进料斗和进料口,斗轮传动轴一端通过减速箱与电动机传动连接。旋转进料装置的作用是保证水渣顺利进入到容器内,防止冷空气大量进入到容器内。
进风装置成倒圆台双层设置,上层为篦板结构,允许冷风通过篦板进入烘干容器,下层为封闭的钢结构,双层中间上部预留进风口,下部与出料口相通。进风装置能够让冷风通过篦板进入到烘干水渣中,即降低了烘干水渣的温度,又使得烘干后水渣中的热量得到利用。
烘干容器内水渣的堆积高度很难直接观察。上料自动控制机构悬挂烘干容器顶部偏中位置。相对容器中心可以前后摆动的刚性轻质挡板和挡板上端升出容器部分与上料开关相邻。当挡板垂直悬挂状态时,上料系统的电器呈闭合状态,上料工作正常进行。烘干水渣堆积到设定的高度时,推动挡板向外侧移动,根据杠杆原理,挡板上端升出容器部分迫使工作电源断开。容器内烘干水渣逐步下降,挡板将慢慢向中心垂直方向移动,接近垂直方向时,挡板上端升出容器部分又迫使工作电源呈闭合状态,上料工作自动循环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高炉水渣烘干装置,充分利用热风炉燃烧余热废气,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高炉水渣有提升机提升,经过旋转进料机构进入烘干容器,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与上升的热气流结合。水渣中的水分经过上升热气流中的热量汽化,随上升气流经抽引风机排放到大气中。继续下降的烘干水渣,经过冷风进风装置的初步冷却,由出料口排出。烘干过程热风炉燃烧余热利用率高,排出的烘干气体即过滤了二氧化硫有害气体,又不存在任何粉尘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炉水渣烘干装置构成示意图;
图2为烘干供热管道进入烘干容器内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容器内散热立管上散热孔和挡料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炉水渣烘干装置可以结合图1、图2、图3做详细描述。图1、图2、图3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1-提升机;2-旋转进料装置;3-烘干容器;4-燃烧室;5-供热主管道;6-供热支管;7-抽引风机;8-冷风进风装置;9-出料口;10-散热立管;11-散热孔;12-挡料板。
一种高炉水渣烘干装置,包括提升机1、旋转进料机构2、烘干容器3、燃烧室4、供热主管道5、供热支管6等组成整套水渣烘干装置。提升机1先把水渣提升到烘干容器上部,经过旋转进料机构2进入烘干容器。热风炉燃烧废气和燃烧室4提供的烘干气体,通过供热主管道5进入烘干容器3,再经过供热支管6进入散热立管10,通过散热立管上的散热孔11,从挡料板12的下面分布到容器的水渣内。在抽引风机7和容器内外大气压差的作用下,烘干气体利用自身热量汽化水渣中的水分,随上升气流排放的容器外。烘干后的水渣经过冷风进风装置8带走部分多余热量后,最终从出料口9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祖祥,未经邱祖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9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