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蓄油腔泵体的旋转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1795.1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2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坤;陈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蓄油腔泵体 旋转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蓄油腔泵体的旋转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旋转压缩机的使用过程中,在空调两器的高落差安装中,回油难;在T3工况下空调的高温制冷和热泵热水器的高水温制热中,高温使冷冻油挥发,压缩机排油量大;在变频压缩机超高频率运转中,速度大小是摩擦优劣的关键矢量。
以上情况,都会造成旋转压缩机在恶劣工况下工作时,泵体磨损加大,由于泵体所有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副中,曲轴止推面承载电机转子组件及曲轴重量,受力面积小,与下法兰形成了最为恶劣的一对摩擦副,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提高压缩机在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改善曲轴止推面的润滑是关键,降低压缩机因摩损失效的质量问题意义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压缩机泵体源头上合理分配润滑油,提供一种在止推面增加蓄油腔,达到降低了排油量、提高了压缩机单机性能和可靠性的旋转压缩机。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蓄油腔泵体的旋转压缩机,该旋转压缩机包括滚子、曲轴、气缸、上法兰和下法兰,滚子安装于曲轴上且与气缸偏心配合;所述曲轴下端的止推面沿轴向延伸形成止推面延伸部,在气缸和下法兰之间设有与止推面延伸部配合的隔板,所述下法兰、曲轴的短轴与隔板配合处围成便于润滑和防止多余的冷冻油排出或挤出泵体排气口的蓄油腔;所述曲轴下端的止推面摩擦工作面与所述下法兰上端面配合,所述滚子的摩擦工作面与隔板配合。
所述隔板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气缸和下法兰密封连接,隔板上设有与曲轴的止推面延伸部配合的让位孔,所述滚子外圆的最小运行轨迹至少大于隔板让位孔的孔径2毫米,便于所述蓄油腔与压缩机压缩腔体之间形成的密封距大于2毫米;其中,滚子外圆的最小运行轨迹等于滚子的偏心圆半径减去滚子的偏心量并加上滚子厚度。
所述隔板上还设有与下法兰的锁紧螺钉配合的螺钉孔。
所述压缩机为单缸或双缸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特殊、恶劣工况下,压缩机的可靠性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泵体结构设计,分析泵体摩擦部件的工作状况,从压缩机泵体源头上合理分配润滑油,通过将曲轴下端的止推面沿轴向延伸形成止推面延伸部,在气缸和下法兰之间设有与止推面延伸部配合的隔板,为曲轴下端的止推面增加蓄油腔,降低了排油量,既提高了压缩机单机性能,又提高了压缩机可靠性;蓄油腔的设计,虽然增加一个零件(隔板)的成本,但工艺成熟,符合压缩机泵体零件生产的精加工和装配要求,可以应用于单缸或双缸压缩机,降低压缩机因摩损失效的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关系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隔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法兰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法兰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曲轴、隔板和下法兰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带蓄油腔泵体的旋转压缩机,该旋转压缩机包括滚子1、曲轴2、气缸3、上法兰4和下法兰5,滚子1安装于曲轴2上且与气缸3偏心配合;曲轴2下端的止推面沿轴向延伸形成止推面延伸部20,在气缸3和下法兰5之间设有与止推面延伸部20配合的隔板6,下法兰5、曲轴2的短轴与隔板6配合处围成便于润滑和防止多余的冷冻油排出或挤出泵体排气口的蓄油腔7;其中,曲轴2下端的止推面摩擦工作面与下法兰5上端面配合,滚子1的摩擦工作面与隔板6配合。
继续如图1至图7所示,隔板6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气缸3和下法兰5密封连接,隔板6上设有与曲轴2的止推面延伸部20配合的让位孔60,所述滚子1外圆的最小运行轨迹至少大于隔板6让位孔60的孔径2毫米,以便于蓄油腔7与压缩机压缩腔体之间形成的密封距大于2毫米;在隔板6上还设有与下法兰5的锁紧螺钉50配合的螺钉孔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1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