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河道的翻板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2768.6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9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芳;符晓;黄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5/08 | 分类号: | E02B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河道 翻板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板闸结构,尤其是一种城市河道的翻板闸结构。适用于水利、市政工程。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并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实施城市碧水、蓝天、绿地、宁静行动的需要,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整治越来越迫切,实施河道清水工程,以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使资源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有利于提高整个区域的土地价值,提升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城市河道壅水建筑物主要有橡胶坝、水闸。橡胶坝存在坝袋坚固性较差,易老化、易破坏、寿命短、难管理且运行费用高等缺点,而翻板闸虽然投资较高,但具有使用寿命长,挡水高度大,操作灵活、可靠、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从景观来看,翻板闸比橡胶坝下游更能形成一道瀑布,在翻板闸门挡水和开启过程中,门顶有一道溢水水帘,景观极其优美。
翻板闸作为城区河道壅水建筑物,挡水水头低、洪水期泄洪方便,不阻水,不减缩河道行洪断面,能敞开行洪;非汛期能挡水,达到蓄水景观效果。但是,由于城市建筑一般紧靠河道建设,河道两岸可利用的空间比较小,传统的水闸为了保证边墙的稳定,边墙断面大,占地面积大,施工时又要求一定的临时开挖面,对于拥挤的城市空间,两岸边墙往往缺少建设场地,同时当水闸紧邻建筑物为浅基础时,对稳定性、变形要求高,传统的水闸结构往往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既经济又安全,同时又美观的城市河道的翻板闸结构,以满足城市河道对稳定性、变形要求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河道的翻板闸结构,该结构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铺盖、闸室底板、消力池底板和护坦底板,铺盖两岸设上游边墙,消力池底板及护坦底板的两岸设下游边墙,闸室底板的两岸设闸室边墙,闸室内装有翻板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盖、闸室底板、消力池底板和护坦底板与对应的边墙之间设有结构缝,各边墙与河岸的基坑围护桩结合为一体。
所述铺盖厚0.4~0.5m,长10~20m。
所述闸室底板前部设一突起结构,下部设一跌坎。
所述护坦底板的前部采用1:2的斜坡与消力池底板的末端相衔接。
所述护坦底板的末端衔接防冲槽。
所述基坑围护桩前期作水闸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后期与各边墙之间通过插筋连接成为整体结构。
所述基坑围护桩桩顶设冠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将基坑围护桩与各边墙相结合,作为水闸边墙的主要承载结构,刚度大,稳定性高,变形小;(2)本实用新型的边墙结构占地空间小,施工不需要临时开挖面,对周围环境干扰小,可解决城市河道两岸空间相对狭小的限制,同时降低了工程投资;(3)闸室底板在保证翻板闸门下卧的同时,闸室末端底板顶高程与消力池底板顶高程齐平,可作为消力池的一部分,减小了消力池长度,保证了消能效果;(4)本实用新型消力池底板末端与带有斜坡的护坦底板相衔接,保证了泄洪时进池泥沙等顺利随水流下泄,不会淤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城市河道的翻板闸结构,该结构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铺盖1、闸室底板2、消力池底板3、护坦4、防冲槽5。其中铺盖1厚0.4~0.5m,长10~20m,泄洪时将水流平顺导入闸室。铺盖1的两岸设置上游边墙7,闸室底板2的两边为闸室边墙8,并且在两闸室边墙8之间(闸室内)装设翻板闸门11,护坦底板4前部采用1:2斜坡与消力池底板3衔接,护坦底板4末端设防冲槽5,在消力池底板3及护坦底板4的两岸设下游边墙9。铺盖1、闸室底板2、消力池底板3和护坦底板4与所对应的边墙之间均设有结构缝14,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基础变形。在各边墙顶部设置栏杆13。
本实施例中各边墙厚0.4~0.5m,下部设墙趾。河道两岸设有与各边墙相结合的基坑围护桩6,该基坑围护桩桩径φ1.0~1.2m,间距1.2~1.4m,桩顶设冠梁12。基坑围护桩6与各边墙之间通过插筋10连接,插筋直径Φ16~20mm,间距0.6~0.8m,长度L=1.0~1.5m。基坑围护桩6前期作水闸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后期作为水闸边墙永久结构的一部分,避免了大开挖,结构刚度大,更好的保证了边墙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闸室底板2前部设一突起结构,下部设一跌坎,闸室底板2末端顶高程与消力池底板3顶高程齐平,在保证翻板闸门11下卧的同时,可作为消力池的一部分,减小了消力池长度且保证了消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27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