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跌坐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2845.8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9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蔡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金花 |
主分类号: | A47C3/16 | 分类号: | A47C3/16;A47C7/62;A61G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付兴 |
地址: | 高雄市冈***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跌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垫,尤指一种可固定于汽车坐椅、一般家用坐椅、休闲椅上的防跌坐垫。
背景技术
目前,据台湾地区卫生主管部门医疗照护年报统计资料显示,因意外事件致颅内损伤含神经系统、意外坠落及内外科并发症就医人数计有296,084人,而其中多重残障者共计112,573人之多,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自然老化及失智人口不断增加,上述需仰赖全人照护的族群多数伴有〝背肌无力〞的合并症,也是需长期接受各项康复治疗的需求者,但也因患者大多伴有〝背肌无力〞症状,使其失去平稳坐姿的能力,在进行上下肢肢体康复动作时,身躯易不自主的受重力牵引而往下滑,影响康复活动的进行及安全性,即使只是安静坐于床上或椅子上,身躯也会往下或往左、右滑落,因此为安全考量只要是需采坐姿时,不论用意为何,均需配合辅助性照料器材是有其必备性需求的。
目前一般需要专人照料的使用者,在乘坐轮椅时,必须穿上一般传统的轮椅约束带,但约束带缺乏定位设计,无法完全固定躯体,常使使用者坐于轮椅时身体仍会有不自主的左右倾斜及下滑至坐垫最前端的情形,即使不跌落地面,也会有双腋下、鼠蹊部及会阴部受勒,致周围肌肤红肿甚至破损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跌坐垫,特别以使用者安全舒适而看护人方便照护为主要考量基础,可供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受损、中风等背肌无力患者及失智、意识混乱等患者使用,而使用范围更可延续至一般家用坐椅、车上坐椅、室外休闲椅等家俱上,使用的普及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跌坐垫,包含有:
L型坐垫,包含有相连的坐垫及背垫;
T型固定带,包含有依序相连接的固定部、连接部及翻动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L型坐垫相连,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背垫的中央处,所述T型固定带一侧设置有连接装置;
护腰带,设置于所述T型固定带的固定部上,所述护腰带一侧并设置有连接装置;
至少一个第一固定装置,接设于所述T型固定带上,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含相互连接的第一调整元件、第一带体及第一插扣;
至少一个第二固定装置,接设于所述坐垫及所述背垫的连接处,第二固定装置包含相互连接的第二调整元件、第二带体及第二插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动部两侧配置有加长固定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坐垫及所述背垫由具有透气性、柔软性、抗压性的布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装置为魔鬼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整元件及所述第二调整元件为日型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以缝纫的方式和背垫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以缝纫的方式和坐垫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跌坐垫,为简单设计的结构,使使用者穿着方便;
2、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跌坐垫,为透气性、柔软性、抗压性的布料及坐垫;
3、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跌坐垫,活动安全性高,肢体关节仍可活动自如,不受任何约束,且适用于各种有椅背的椅子上;
4、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跌坐垫,翻动部及护腰带为极佳弹性的布料;
5、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跌坐垫,翻动部的翻动所形成凹槽型固定间距,可使个案使用时坐骨至双大腿间有一适当空间,不会有受勒现象,同时,配合护腰带及T型固定带或加长固定带的装置更可防止使用者躯体下滑的现象;
6、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跌坐垫,翻动部两侧配置有加长固定带,由加长固定带上所设的连接装置的粘黏,使使用者上半身固定于椅座的靠背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轮椅上的实施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装设于轮椅上的实施例后视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穿着于使用者身上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翻动部形成一凹槽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穿着于使用者身上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穿着于使用者身上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轮椅上的实施例后视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金花,未经蔡金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2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平转换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