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逆作”环形板支撑体系超大地铁深基坑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2916.4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6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鹤;周江天;王建洲;孙立柱;李名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王军;张亚军 |
地址: | 10008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逆作 环形 支撑 体系 超大 地铁 基坑 施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特别是针对地铁工程的深大基坑工程中,为超深基坑的支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具体是一种”半逆作”环形板支撑体系超大地铁深基坑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常用的基坑开挖方法有明挖顺作法和盖挖法,明挖顺作法是基坑工程的传统开挖施工方法。由于敞开施工,工期相对较短。但是明挖法会长期干扰交通,影响市容环境,在繁华的闹市区往往是不可取的。
盖挖法由于结构本身用来支撑,所以它具有相当高的刚度,这样,使挡墙的变形减少,减少了临时支撑的工程量,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由于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交通,也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是盖挖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地下结构的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在顶板覆盖下进行,因此大型施工机械难于展开,降低了施工效率。
2.采用逆作暗挖,作业环境差,结构施工质量易受影响。
3.采用逆作法施工,必须增加照明和通风设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半逆作”环形板支撑体系超大地铁深基坑施工结构,它在地铁深基坑施工中无需临时内支撑,减少工程投资;支撑体系刚度大,基坑变形安全等级较高;侧墙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土方开挖完全为明挖,费用较低;无横向支撑,有利于施工组织。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半逆作”环形板支撑体系超大地铁深基坑施工结构,包括:基坑、垫层、防水及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坑为圆坑,在基坑内周边及坑内分别对称设置与基坑同心圆的围护桩和竖向支撑体系,在围护桩顶部固定桩顶冠梁,竖向支撑体系顶部固定顶环梁,在桩顶冠梁和顶环梁顶端固定第一层环形板支撑体系;在第一层环形板支撑体系下部设置第二层环形板支撑体系通过固定孔与竖向支撑体系固定,所述的第二层环形板支撑体系为“L”形,“L”形竖边和上端分别与围护桩(2)和第一层环形板支撑体系固定,在第二层环形板支撑体系下部设置第三层“L”形环形板支撑体系,第三层“L”形环形板支撑体系“L”形竖边和上端分别与围护桩下部和第二层环形板支撑体系固定,第三层“L”形环形板底层支撑体系设置孔与竖向支撑体系固定,第三层“L”形环形板底层支撑体系设置至少一个下突肩,下突肩与基础桩固定,在第三层“L”形环形板底层支撑体系中间凹槽为垫层、防水及底板结构。
所述的第一层环形板支撑体系为与基坑同心圆的环形板;所述的第二层环形板支撑体系为与基坑同心圆的“L”形环形板。
本实用新型即周边逆作、中间顺作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临时支护结构与永久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既充分的利用了明挖法施工速度快的优点,又利用了盖挖法支护的侧向刚度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又临时结构与永久结构相结合,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内繁华地区深大基坑工程,该技术方案优点如下:
(1)无需临时内支撑,减少工程投资;
(2)支撑体系刚度大,基坑变形安全等级较高;
(3)逆作的拱型侧墙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
(4)土方开挖完全为明挖,费用较低;
(5)圆盘支撑中间直径50m范围为空旷场地,无横向支撑,有利于施工组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半逆作”环形板支撑体系超大地铁深基坑施工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基坑1、垫层、防水及底板结构9,所述的基坑1为圆坑,在基坑1内周边及坑内分别对称设置与基坑1同心圆的围护桩2和竖向支撑体系4,在围护桩2顶部固定桩顶冠梁3,竖向支撑体系4顶部固定顶环梁5,在桩顶冠梁3和顶环梁5顶端固定第一层环形板支撑体系6;在第一层环形板支撑体系6下部设置第二层环形板支撑体系8通过固定孔7与竖向支撑体系4固定,所述的第二层环形板支撑体系8为“L”形,“L”形竖边和上端分别与围护桩2和第一层环形板支撑体系6固定,在第二层环形板支撑体系8下部设置第三层“L”形环形板支撑体系10,第三层“L”形环形板支撑体系10的“L”形竖边和上端分别与围护桩2下部和第二层环形板支撑体系8固定,第三层“L”形环形板底层支撑体系10设置孔与竖向支撑体系4固定,第三层“L”形环形板底层支撑体系10设置至少一个下突肩101,下突肩101与基础桩11固定,在第三层“L”形环形板底层支撑体系10中间凹槽为垫层、防水及底板结构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29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铲铲斗的斗门栓
- 下一篇:一种切缝机的水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