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器具灭菌烘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4787.2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6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童朝兵;卞成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淮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06 | 分类号: | A61L2/06;F26B9/06;F26B2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5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具 灭菌 烘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菌装置,尤其涉及器具灭菌烘箱。
背景技术
在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的“GMP”管理中,对药品、食品、精密仪器及与之接触的器具(比如西林瓶、安瓿瓶、铝盖、工器具、及玻璃器皿件)进行灭菌、消除热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器具灭菌烘箱通常作为首选器具对该类物品进行灭菌。
现有的器具灭菌烘箱主要由烘箱外壳、位于烘箱外壳内的内胆、加热管、循环风机、空气过滤器等部件组成,加热后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在箱体内形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循环流动体,以使得在内胆中的被加热物进行充分的烘烤加热。由于内胆结构的限定,加热后的空气在内胆内的流动方向恒定,沿着加热后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内胆空间内的温度存在一定的温降,即各处温度不均匀;因而,为了使器具能够进行彻底灭菌,同时考虑器具的耐热性能,在采用器具灭菌烘箱进行灭菌时,必须要考虑到器具在内胆内的摆放位置,增加了灭菌过程的操作繁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过程中,内胆内的空气温度更为恒定、均匀的器具灭菌烘箱,改善灭菌效果,同时减少灭菌过程的操作繁杂程度。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器具灭菌烘箱,包括烘箱外壳、位于烘箱外壳内的内胆,在烘箱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内胆的侧壁上均匀地设有圆形透孔。
上述器具灭菌烘箱在工作时,加热后的空气不能够直接进入内胆内,需要在内胆和烘箱外壳之间的间隙内被迫流动,通过内胆侧壁上的圆形透孔渗入到内胆内部;由于加热后的空气在内胆和烘箱外壳之间的间隙内被迫流动,因而间隙内各处的温度相对来说不存在温差,通过圆形透孔进入到内胆内的热空气温度也不存在温差,因而内胆内的空气温度更为恒定、均匀,改善了其灭菌效果,减少灭菌过程的操作难度。
为了保证外界空气不对内胆内的环境造成污染,优选在烘箱外壳的进风口安装有进风过滤器,在烘箱外壳的回风口安装有回风过滤器。
所述内胆采用满焊结构,内壁进行抛光处理,Ra≤0.4,无死角,无锐角。
该器具灭菌烘箱为前后双开门结构,前后两个门分别位于不同的洁净区内,以保证各个洁净区之间的隔离,纺织误操作而引起的不符合GMP要求的事故发生。
该器具灭菌烘箱配置有前后门互锁装置,当其中一个门打开时,确保另一个门处于锁闭状态。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器具灭菌烘箱,内胆侧壁采用圆形透孔结构,使得在各处进入内胆内的热空气不存在温差,保证了内胆内的温度恒定、均匀,同时减少了灭菌操作过程的繁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胆的侧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器具灭菌烘箱,包括烘箱外壳1、位于烘箱外壳1内的内胆2、加热管3、进风风机6、循环风机7,在烘箱外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回风口,在进风口安装有进风过滤器4,在回风口安装有回风过滤器5;该该器具灭菌烘箱为前后双开门结构,并且配置前后门互锁装置;温度检测装置8对内胆内各处的温度进行检测。
如图2所示所述内胆2的侧壁上均匀地设有圆形透孔;其采用满焊结构,内壁进行精密抛光处理,Ra≤0.4,无死角,无锐角。
该器具灭菌烘箱以电能作为热源,可以长期在250℃下工作,为消除热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其工作温度可以由程序设计或采用PLC电脑控制,同时对内胆2内的温度进行记录;前后门的开合亦可以通过PLC电脑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淮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淮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4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