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亮度可控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110.6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0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耐时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4;F21V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148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亮度 可控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亮度可控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具一般由光源、灯杆及底座构成,光源安装在灯杆的顶部,灯杆的底部与底座固接或枢接,为了控制光源的亮度,在底座上设有用于控制光源亮度的旋钮或按钮。由于光源的亮度需要人工来调节,使用起来就十分的不方便,而且,当灯杆与桌面的角度发生变化后,光源与桌面之间的照度也发生变化,此时,使用者未必知道把光源的亮度调整到多少才能保护到眼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自动调节亮度的亮度可控灯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亮度可控灯具,其包括光源、灯杆、底座、位移检测装置及安装有单片机的PCB板;灯杆与底座活动连接,且灯杆与位移检测装置联动连接;位移检测装置、光源均与PCB板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的结构,所述位移检测装置包括编码开关、传动轴套;灯杆的枢接部与底座的安装部枢接;传动轴套的固定端与枢接部固定连接,传动轴套的传动端与编码开关的拨动旋钮固定连接,且灯杆的旋转轴线、传动轴套的旋转轴线以及拨动旋钮的旋转轴线均位于同一轴线上;编码开关的电性脚与PCB板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的结构,传动轴套的固定端设有沿灯杆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块,传动轴套的传动端设有与编码开关的拨动旋钮配合的凹槽,凸块与灯杆的枢接部插接,凹槽与拨动旋钮套接。
作为优选的结构,光源为LED灯或钨丝灯。
作为优选的结构,底座或灯杆上设有亮度控制按键,亮度控制按键与PCB板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的结构PCB板位于底座或灯杆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位移检测装置与灯杆配合联动,当灯杆在调节角度的同时,位移检测装置可检测到灯杆的位移信号并把位移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PCB板上的单片机,单片机根据电信号从而调整光源的电流输出,以达到自动改变光源亮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亮度可控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亮度可控灯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1、灯杆;2、枢接部;3、安装部;4、枢轴;5、传动轴套;51、凹槽;52、凸块;6、编码开关;61、拨动旋钮;62、电性脚;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亮度可控灯具,其包括光源(图未画出)、灯杆1、底座7、编码开关6、传动轴套5以及安装有单片机的PCB板(图未标出)。
灯杆1的枢接部2通过一枢轴4与底座7的安装部3枢接,即灯杆1可绕枢轴4相对于底座7转动,以调整光源与桌面之间的照明角度。
传动轴套5的固定端与枢接部2固定连接,传动轴套5的传动端与编码开关6的拨动旋钮61固定连接,具体的,传动轴套5的固定端设有沿灯杆1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块52,传动轴套5的传动端设有与编码开关6的拨动旋钮61配合的凹槽51,凸块52与灯杆1的枢接部2插接,凹槽51与拨动旋钮61套接。
灯杆1的旋转轴线、传动轴套5的旋转轴线以及拨动旋钮61的旋转轴线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编码开关6的电性脚62与PCB板电性连接,PCB板位于底座7内(也可以把PCB板设置在灯杆1内);光源与PCB板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光源可采用LED灯或钨丝灯或其他电驱动发光体。
本实施例的编码开关6为无级调动开关,可实现最少256级的亮度调光要求。
本实施例将传动轴套5装配在编码开关6与灯杆1之间,可以起到传动和降低结构精度的作用。这样,在灯杆1转动的同时,由于传动轴套5正好在灯杆1的旋转轴线上,而且传动轴套5与灯杆1有啮合配合,所以灯杆1转动会带动传动轴套5转动;同样,传动轴套5转动的同时通过啮合也会带动编码开关6的拨动旋钮61的转动,从而实现了灯杆1转动带动编码开关6的拨动旋钮61转动,同时通过编码开关6的电性脚62与单片机的配合来实现灯杆1转动同时带动调整灯具对光源的输出来保证无论灯杆1如何调整角度都可以保证灯具对桌面照度不变的功能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耐时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耐时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LED灯管
- 下一篇:可替换式LED光源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