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安全真空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340.2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8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徐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林波 |
主分类号: | C03C27/06 | 分类号: | C03C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安全 真空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玻璃,特别是一种安全真空玻璃。
背景技术
由于受制造工艺的制约,目前公知的真空玻璃都是用普通玻璃或半钢化玻璃加工制造的。由于真空玻璃在储存、搬运、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始终承受着巨大的气压,尤其是支撑点处的玻璃表面,由于其固然存在的微裂纹极易在长期巨大的应力下破裂,使真空玻璃在瞬间破碎,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可以说,真空玻璃是最保温的玻璃,同时也是最不安全的玻璃。加之其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从而使真空玻璃长期以来难以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真空玻璃存在的各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真空玻璃。它不仅可使真空玻璃达到安全玻璃的标准,而且即使破裂仍能保持其真空状态及相应的保温隔音性能。这种真空玻璃用一种高强度的覆膜玻璃为原片,并采用一种新型的边部密封结构来制作。不但能极大地提高其安全性能,而且可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真空玻璃的两片玻璃板的内侧表面上,通过胶黏剂复合有塑胶膜片,沿塑胶膜片的边缘四周设有密封边条,密封边条与其两侧的塑胶膜片热合、焊接或胶结为一体;其真空腔内的支撑点为透明塑胶片,其厚度在0.2mm以上,直径在1mm以上;在真空玻璃板整个周边端面上覆有金属镀膜以阻隔大气的渗透。
上述胶黏剂可使用UV胶水、湿法夹层玻璃胶水或热熔胶(如EVA、PVB、压敏胶等)。
上述塑胶膜片可使用具有极高抗拉强度的BOPET薄膜,以增加其防暴和安全性能。
上述塑胶密封边条可采用塑胶片、热熔胶、UV胶水等。
至少在真空玻璃其中的一片玻璃板上镀有LOW-E膜或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用以阻隔红外和紫外线。在提高真空玻璃隔热性能的同时还可防止真空玻璃中有机材料老化。
由于这种新型安全真空玻璃为冷加工,因此可采用钢化玻璃制作,以增加其强度和安全性能。
可将这种新型安全真空玻璃的真空抽口设在其密封边条上,并通过熔胶流封或点胶的方式封口。
考虑到导热和阻挡视线,目前公知的真空玻璃中的支撑点都尽量做的小而薄。而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玻璃而言,其真空腔内的透明塑胶支撑点可适当地做的大且厚。其正面形状可做成环形、C形或各种艺术图案及文字,以增加其艺术观赏性,且基本上不影响其透光和保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最主要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安全性和防暴性,这是传统的真空玻璃所难以达到的。这种新型安全真空玻璃即使玻璃破碎,其真空状态及保温隔音性能仍能得以保持。
另外,由于在这种新型安全真空玻璃中设有两层胶层和两层塑胶膜片,可使其保温隔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
再有,由于这种新型安全真空玻璃中的真空腔厚度较目前公知的真空玻璃的真空腔厚度(0.2毫米以下)厚很多(可达1至数毫米),从而保证了其高真空度的维持,这也是目前公知的真空玻璃所很难做到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1.玻璃板,2.胶黏剂,3.塑胶膜片,4.密封边条,4a.胶质密封边条,4b.塑胶片密封边条,5.支撑点,6.真空密封腔,7.金属镀膜。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在玻璃板(1)的内侧表面上,通过胶黏剂(2)复合有塑胶膜片(3),沿塑胶膜(3)片的边缘四周设有密封边条(4),它可以是胶黏剂或塑胶片。当其为塑胶片时将它与其两侧的塑胶膜片(3)热合或焊接在一起,形成真空密封腔(6)。
这种新型安全真空玻璃的真空腔内的支撑点(5)为透明塑胶片,其厚度在0.2mm以上,直径在1mm以上,并可做成各种艺术图案或文字,以增加其艺术观赏性,且基本上不影响其透光和保温性能。
在真空玻璃板整个周边端面上覆有金属镀膜(7)以阻隔大气的渗透。
图2中,与第一个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其密封边条为双道。内密封边条为塑胶片密封边条(4b),它与其两侧的塑胶模片(3)焊接在一起;外密封边条为胶质(如热熔胶、UV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林波,未经徐林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