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532.3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2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宋玉喜;胡庆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际能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6 | 分类号: | F16L1/06;F16L1/02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式下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管路铺设的地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全球温度升高带来的危害认识越来越清楚,人们寻求各种方法以降低人们对大气热能量的排放,地源热泵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地源热泵发展迅速,但在地源热泵的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地埋管的施工速度和安全可靠性。如在施工中,地埋管下管的器具不够科学合理,或是随意找些工具代替,在器具往上提出时,因器具自身的问题容易将固定地埋管供回水管路的管卡带出,缩短甚至取消了供回水管路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换热效率。更有甚者在钻杆提升过程中破坏管壁,导致无法使用,造成材料的浪费,工时的浪费,有些施工单位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下管装置,因而干脆长期不用管卡固定单U或双U垂直埋管,使垂直埋管换热效率下降,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管壁、避免带出管卡的地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地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包括下管器主体,所述下管器主体一端设有器头,所述下管器主体另一端设有钻杆连接部件,所述下管器主体上方设有卡管装置,所述下管器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左侧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卡管装置下方设有连接孔并通过第一固定轴与第一固定孔连接,所述连接孔左侧设有弧形槽孔并通过第二固定轴与第二固定孔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其特点是:在下管时,卡管装置打开将水管U型弯头卡于卡管装置与下管器主体之间,并卡管装置与下管器主体之间有一夹角,此夹角可防止在下管途中卡管装置插入井壁,阻碍下管,在地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将垂直埋管送至管井底部后,向上回拉地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此时水管会从卡管装置与下管器主体之间自动向下脱落,卡管装置因受周围井壁泥土的碰擦,向下管器主体靠拢,缩进下管器主体。这样,在回拉时,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就不会损害管壁,又因卡管装置上部为流线型设计,在回拉时也不会将管卡带出。保证了供回水管之间的距离,也就保证了供回水管的充分换热,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卡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管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管器主体、2.器头、3.钻杆连接部件、4.卡管装置、5.第一固定孔、6.第二固定孔、7.连接孔、8.第一固定轴、9.弧形槽孔、10.第二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地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包括下管器主体1,所述下管器主体1一端设有器头2,所述下管器主体1另一端设有钻杆连接部件3,所述下管器主体1上方设有卡管装置4,所述下管器主体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5,所述第一固定孔5左侧设有第二固定孔6,所述卡管装置4下方设有连接孔7并通过第一固定轴8与第一固定孔5连接,所述连接孔7左侧设有弧形槽孔9并通过第二固定轴10与第二固定孔6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其特点是:由于所述连接孔7与第一固定孔5通过第一固定轴8相连并形成旋转连接,所述弧形槽孔9与第二固定孔6通过第二固定轴10相连并形成旋转连接,需要下管时,手动将卡管装置4抬起,此时卡管装置4通过第一固定轴8旋转,在第一固定孔5左侧设有弧形槽孔9,可以限制卡管装置4的开口角度,以防止过度开口而使下关装置4扎进井壁里。卡管装置4打开后将换热管U型头放入其中,此时换热管U型头被卡于卡管装置4与下管器主体1之间,并且卡管装置4顶部向下管器主体1靠拢,将钻杆插入到钻杆连接部件3,将地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插入地面,此时器头2将泥土顶开使地埋管活动式下管装置下降,到达既定位置时,回拉钻杆,水管会从卡管装置4与下管器主体1之间自动向下脱落,脱落完毕,卡管装置4因受周围泥土的碰擦,向下管器主体1靠拢,这样,在回拉时,卡管装置4就不会损害管壁,保证了供回水管之间的距离,也就保证了管子的充分换热,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际能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际能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5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故障检测装置
- 下一篇:白车身动态扭转刚度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