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误插之电连接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877.9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4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柯宇丰;郭荣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 | 分类号: | H01R13/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误插 连接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误插之电连接器构造,特别系指一插座构造,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可防止不符规格之对接连接器插设以免造成该电连接器损坏。
背景技术
按一般的计算机设备,如桌上型计算机及笔记型计算机在进行信息的取得或传输时,皆可利用计算机连结网络上网作业,因此广为个人或公司所使用。而为了能够进行上网作业,计算机设备必须配备有网络连接器之插座,以供对接连接器之插头插设,达到上网连结之目的。
网络连接器之插头可分为一般电话、传真机等使用之RJ-11插头,通常为2PIN或4PIN或6PIN讯号端子为主,以及可供计算机联机因特网、多功能事务机等使用之RJ-45插头,其为8PIN讯号端子为主,也正因为RJ-11及RJ-45插头在外观上仅有些微的不同,造成使用者常误将RJ-11插头插入RJ-45插座进行对接,从而导致插座连接器内部之讯号端子受到不当之挤压变形,而无法继续插接使用。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本于精益求精、创新突破之精神戮力于连接器研发,而创作出本实用新型防误插之电连接器构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种防误插之电连接器构造,可有效防止不同规格之对接连接器插入,以达到更为实用的目的。
为达上述之功效及目的,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插接口及由该插接口延伸之一收容腔,于该收容腔之底面形成有复数个端子槽;复数个端子,收容于该绝缘本体之端子槽内;及一个防误插机构,其至少包括有一弹性臂,其具有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该第一端点邻近该插接口及位于收容腔底面,该第二端点较第一端点远离该插接口及收容腔底面,且较该第一端点靠近该收容腔之中心轴,而使该收容腔形成一较窄之空间,当该对接连接器插入该收容腔时,可推抵该第一端点,使该弹性臂之第二端点往收容腔之底面移动,使对接连接器可顺利进入收容腔内,当较小尺寸之对接连接器 欲插入收容腔时,无法推抵该第一端点,而卡制于该第二端点上,而无法进入该收容腔内。
所述复数个端子系为一RJ以太网络连接器之端子。所述的防误插机构包括有二个弹性臂,其系分别位于邻近该绝缘本体之插接口二侧底部。该防误插机构系与该金属遮蔽体一体成型。所述的绝缘本体之底面位于设有弹性臂之位置形成有一凹槽,使该弹性臂可收容于该凹槽内。该弹性臂系由一第一臂及一与该第一臂成一角度配置之第二臂组成,而分别形成该第一端点及第二端点。
一种防误插之电连接器构造,其特征还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插接口及由该插接口延伸之一收容腔,于该收容腔之底面形成有复数个端子槽及至少一凹槽;复数个端子,其系收容于该绝缘本体之端子槽内;及一防误插机构,其系位于绝缘本体之收容腔内,并位于该绝缘本体之凹槽上方,可收容于该凹槽内。
该绝缘本体之底面形成有二个凹槽,该防误插机构为二个弹性臂分别位于该凹槽上方,可收容于该凹槽内。该防误插机构为一弹性臂。该弹性臂具有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该第一端点邻近该插接口及位于收容腔底面,该第二端点较第一端点远离该插接口及收容腔之底面,且较该第一端点靠近该收容腔之中心轴,而使该收容腔形成一较窄之空间,当该对接连接器插入该收容腔时,可推抵该第一端点,使该弹性臂之第二端点往收容腔之底面移动,使对接连接器可顺利进入收容腔内,当较小尺寸之对接连接器欲插入收容腔时,无法推抵该第一端点,而卡制于该第二端点上,而无法进入该收容腔内。该防误插机构系与该金属遮蔽体一体成型。该弹性臂系由一第一臂及一与该第一臂成一角度配置之第二臂组成,而分别形成该第一端点及第二端点。
如是,当符合规格之对接连接器插入该绝缘本体之收容腔时,可推移弹性卡体之弹性臂,而顺利插入该收容腔内,当不符合规格之对接连接器欲插入收容腔内时,即可被该第二端点阻止,而无法插入该收容腔,因而可有效防止误插。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及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例并配合图示进行详细说明,以更深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误插之电连接器构造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误插之电连接器构造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误插之电连接器构造应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误插之电连接器防误插示意图。
符号说明
绝缘本体 10 端子 12
金属遮蔽体 14 防误插机构 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8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