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螺旋缝隙的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9031.7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4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B·F·比尔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螺旋 缝隙 导管 | ||
背景技术
血管接入装置用于连通流体与患者的人体组织。例如,诸如导管的血管接入装置通常用于将例如盐水溶液、各种药剂和/或全胃肠外营养的流体注入患者体内、给患者抽血和/或监测患者血管系统的各种参数。
各种临床环境能够产生极度循环血量耗尽(profound circulatory volume depletion),这些临床环境包括大量外伤(massive trauma)、重大外科手术、大面积烧伤和某些疾病状态,例如胰腺炎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种耗尽可以是由实际失血或者由内部流体失衡引起的。在这些临床环境中,可能有必要将血液和/或其他流体迅速注入到患者体内,从而避免严重后果。
另外,对于某些其他医学和诊断程序可能需要以迅速的方式注射大量流体的能力。例如,一些诊断成像程序利用造影剂增强来提高病变显明性,以便增加早期诊断率(diagnostic yield)。这些程序需要用专用的“电动注射器(power injector)”泵在高流速下静脉内注射粘性造影剂,其在患者的血流中形成造影丸剂或者造影剂的小堵塞,获得增强的图像质量。
电动注射程序在输液系统内部产生高压,由此需要一些专用的血管接入装置、延伸设置、介质转移设置、泵注射器和散装或者预填充造影剂注射器。由于造影剂的浓度(和由此的粘性)和输液速率增大,丸剂密度也增大,这经由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衰减产生更好的图像质量。因此,保健领域中的当前趋势是通过增大造影剂的浓度和造影剂输入患者体内的速率两者,增大造影剂的丸剂密度,所有这些最终使得对系统压力的要求更高。
静脉输液速率可以定义为常规的,其通常高达999立方厘米/小时(cc/hr),或者被定义为快速的,其通常在大约999cc/hr和90000cc/hr(1.5公升/分钟)之间或者更高。对于一些利用粘性造影剂的诊断程序,需要大约1到10ml/秒的注射速率,从而确保足够的丸剂浓度。 在这个注射速率的粘性药剂的电动注射在输液系统内部产生显著的回压,这通常导致输液系统部件的故障。
通常,快速输液治疗必然需要使用附接至蠕动泵和流体源的静脉导管。随着导管的尖端部分被插入患者的脉管系统中,并且泵驱使流体通过导管并进入患者静脉,患者被输液。当前快速输液治疗利用几何形状与传统的常规输液速率使用的那些相同的导管和导管尖端。这些几何形状可以包括锥形导管尖端,使得随着流体移动通过导管尖端并离开进入患者的脉管系统,流体被加速。由于几个原因,不期望输入流体的这种加速。
例如,锥形导管导致导管组件的其余部分的回压更大。由于输液泵的泵送能力的限制以及输液系统的部件和子部件的有限的结构完整性,这个影响是不期望的。例如,如果回压变得过大,那么该泵的效率可能降低,并且输液系统内部的某些密封或者连接可能失效。另外,导管尖端中的流体加速度导致后坐力/反冲力,其可以引起导管尖端在患者静脉内移位,由此移动导管和/或损伤患者的静脉和/或注射部位。流体加速度也增加了导管尖端处的输液剂的喷射速度。在一些程序中,流体喷射可以刺穿患者的静脉壁,由此引起外渗或者内渗。这不仅使患者不舒服并且痛苦,而且内渗也可能阻碍了患者接受到所需要的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响应于本领域中还没有通过现行的可用输液系统和方法完全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提出了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因此,开发这些系统、部件和方法从而提供更安全且更有效的快速输液程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与血管输液系统结合使用的改进的血管接入装置,其能够将输液剂快速输送到患者的血管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可以配置如下。血管接入装置可以包括静脉导管,其被配置为接入患者的血管系统。静脉导管可以具有穿过其沿着纵轴延伸到远端管腔开口的管腔。尖端部分可以包含锥形部分,其中尖端锥形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朝向导管的远端。静脉导管的锥形部分可以被更改为包括通过导管体的壁形成的螺旋缝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导管具有导管体,其具有管腔和远端管腔开口。管腔可以沿着导管体的纵轴延伸穿过导管体到远端管腔开口。导管也可以具有通过导管体的远端锥形部分形成的螺旋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克顿·迪金森公司,未经贝克顿·迪金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90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状原料的施加装置
- 下一篇:发酵罐补料系统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