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9662.9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2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张文丙;朱刚;王鹏康;刘志意;张丽;王瑞;董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9/00 | 分类号: | H01J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线 净化 退火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电真空领域,具体属于行波管的慢波组件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微波领域中,行波管是将带宽和增益结合的最好的器件,其中螺旋线行波管应用最为广泛,其高频电路一般是一根螺旋线型金属丝或者金属带,由三根或更多介质杆夹持并固定在金属管壳内。螺旋线型金属丝的基本作用提供一个轴向传播速度接近电子运动速度并具有足够强的轴向电场的高频电磁波,使电磁波与电子注相互作用使信号得到放大。金属丝被称作为螺旋线,为高频能量与和电子束能量交换和高频能量传输的载体, 金属丝材料一般为带状结构,在行波管内部使用时为弹簧状,具有一定的内外径和一定的节距。螺旋线内外径尺寸比较小,外径由带材的厚度决定,一般随工作频率的增大呈递减趋势,且精度要求高,是影响行波管主要参数的关键部件。
螺旋线材料一般为难熔金属钼,钼材通过特制的车床绕制在芯杆上,绕制结束后取下芯杆和螺旋线,然后进行后续的热处理、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在这些后续的处理中钼材一直固定在芯杆上,保持绕制时的节距,在处理结束后取下芯杆,螺旋线就制作结束。
螺旋线制作结束后,具有高精度的节距和内外径,能够满足行波管高频性能的使用。但是螺旋线在行波管中使用时,需要进行传输大功率的能量,其内径为的高速电子束通道,螺旋线本身的温度较高,一般为300-500℃。若电子束轰击到螺旋线上温度会更高,这样会导致螺旋线材料本身的放气,影响行波管内部的真空度。若螺旋线在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中,表面会残留金属刀具、化学电镀的金属,在高温状态下会分离出,也影响行波管内部的真空度。这样要求螺旋线在制作结束时进行净化处理,在真空环境中,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预先将污染和内部气体处理,可以更好的满足行波管的使用。而现有高温退火处理时并没有适当的退火夹具,因此,将已制作好的高精度节距和内外径的螺旋线在退火处理过程中由于本身的丝状易变型的特点而产生节距变化,即变形问题的产生,且其表面受温不均匀,易受污染,难以对螺旋线表面进行真空处理,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将已制作好的高精度节距和内外径的螺旋线,放置在夹具上进行高温净化退火处理,保证螺旋线退火时节距不变化和螺旋线加热温度的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角度呈90度的V形槽,所述V形槽深度为待退火螺旋线直径的0.6-0.8倍,且底座长度大于待退火螺旋线的长度;所述上盖的两侧边上设置有翻边,所述待退火螺旋线设置在上盖与螺旋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厚度为待退火螺旋线直径的2-3倍。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呈长方块状,其两侧面设置有台阶,所述底座的上下表面平行度偏差不超过0.05mm。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呈长方形,其为薄壁结构,即片材结构,其厚度不超过0.2mm。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和上盖采用材料与螺旋线材料相同。
本实用新型将已制作好的高精度节距和内外径的螺旋线,平放在净化退火夹具的V形槽中,上面盖上一层薄上盖,将螺旋线整体包围住,底座和上盖材料和螺旋线相同,然后整体放置在真空炉中进行净化退火。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线平放在V形槽中,放置在两个V面上,不会因为净化退火的高温状态下螺旋线的受热受力不均匀发生形变等问题,可以保证螺旋线的节距和内外径的精度;并且螺旋线放在在V形槽中,上部盖上薄上盖,能够保证螺旋线在净化处理中,受热均匀;底座和上盖的材料与螺旋线材料相同,且螺旋线在净化处理中被包围在夹具中,可以保证高温处理时,表面无污染同时进行了内部气体和表面残留金属的净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施例净化退火夹具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夹具底座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螺旋线放置在底座上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96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交通监控雷达及其实现方法
- 下一篇:插入式熔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