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压排水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9833.8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6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项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施工的加压排水杆装置。
背景技术
软性粘土层的特点是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透水性差,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沉降。对于该种地基,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
目前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通常采用排水固结的方法,其主要是利用土体自重、在地基上堆载、在地基土层中产生真空负压等荷载作用,或是通过在地基中埋设竖向排水装置,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通过竖向排水通道排至地表,与此同时地基逐步实现固结。这些现有技术方案的主要问题是,竖向加压、排水通道排水不畅等因素,排水固结时间较长,导致工期长,造价高。
现有技术中也提供了多种基于竖向加压、竖向排水的软土地基施工工艺或施工装置,但各种工艺或装置均有各自的缺点。尤其是现有的基于竖向排水的施工装置,功能单一,一般仅考虑了竖向加压,未充分考虑排水效果。另外,现有的基于竖向排水的施工装置在埋设时操作不便,排水效果欠佳,导致目前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操作便利、排水效果好的加压排水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便利、排水效果好的加压排水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压排水杆装置,至少包括充气袋、导向头;还包括多个排水杆;所述排水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杆的侧壁外围设有透水隔泥布;所述充气袋收缩设置在多个所述排水杆之间;所述导向头上设置有插槽,各所述排水杆分别可脱卸插设在所述插槽中。
较佳地,所述导向头与所述充气袋之间设置有连接绳。
较佳地,所述排水杆为PVC材料。
较佳地,所述排水杆的末端设置有连接螺纹。
较佳地,所述排水杆为四列或六列或八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加压排水杆装置,由于设置了硬性材料的排水杆,便于插设入软土地基中。同时,导向头及插槽的结构设计,便于排水杆在插设过程中保持设定的姿态。可脱卸的结构设计,利于排水杆在插设到位后脱离插槽的约束,实现外扩挤压功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便利、排水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排水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排水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导向头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排水杆装置,至少包括充气袋1、导向头2;还包括多个排水杆3(本实施例中为四列),充气袋1收缩设置在多个排水杆3之间。
排水杆3为硬质材料(具体如PVC材料),末端设置有连接螺纹32,可以根据长度需要拼接。
排水杆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31(参见图2、图5。图1、图3中省略了排水孔),排水杆3的侧壁外围设有透水隔泥布4。如此结构设计,软土地基中的水可以透过透水隔泥布4,通过排水孔31,进入排水杆3内的排水通道33。
如图4所示,导向头2上设置有插槽21,插槽21的数量与排水杆3的列数一致,本实施例中为4个。各排水杆3分别可脱卸插设在插槽21中。
导向头2上还设置有连接环22,通过连接绳23与充气袋1之间连接为一体。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连接绳23,如此,导向头2即不能回收再利用。
充气袋1也可以先卷曲一部分,随着排水杆3的插入深度,逐步放开。
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杆3也可以为六列或八列,一般以对称布置为佳。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图3状态的加压排水杆装置插入软土地基中。由于排水杆3为硬质,所以排水杆3在导向头2的导向下,连同卷设其间的充气袋1插入软土地基容易。并且,通过螺纹连接,排水杆3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延伸。
插设深度到位后,将排水干3连同充气袋1反向上拔一行程,使排水杆3脱离导向头2的插槽21的约束。导向头2留置在软土地基中,但通过连接绳23与充气袋1保持连接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98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驱动自对流LED路灯
- 下一篇:防溅泔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