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改善3D显示器背光模组侧边漏光的导光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1622.8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4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许怀书;郭唐谷;刘进福;邓天应;劳宣招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改善 显示器 背光 模组 侧边 漏光 导光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改善3D显示器背光模组侧边漏光的导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导光板定位凹槽容易把光线反射回背光模组发光面区域,由于3D显示器需要采用微结构导光板,且塑框边缘较薄,易造成侧边亮线喷射,使光线分布不均匀,影响整体视觉效果。
导光板定位凹槽C角与发光源入射光的角度如图1所示时,发光源的入射光投射到C角处,被反射光线进入背光模组有效发光面区域,造成亮线喷射;导光板定位凹槽的平角与发光源入射光的角度如图2所示时,发光源的入射光投射到平角处,被反射光线进入背光模组有效发光面区域,造成亮线喷射,整体视觉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3D显示器背光模组侧边漏光的导光板结构,其可有效改善侧边亮线喷射,使光线分布均匀,整体视觉效果较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改善3D显示器背光模组侧边漏光的导光板结构,包括发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侧边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侧边弧度将发光源射来的光朝远离背光模组有效发光区域的方向反射。
进一步,所述定位凹槽的侧边弧度为C形。
进一步,所述定位凹槽的侧边弧度为S形。
进一步,所述导光板在发光源和定位凹槽之间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进一步,所述粗糙表面为喷砂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改变导光板侧边定位凹槽出光的角度,调整反射光方向,使反射光朝背光模组非有效发光区域(塑框边缘或外侧)行进,有效改善发光面亮线喷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导光板定位凹槽C角光路图;
图2是现有导光板定位凹槽平角光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凹槽C形侧边弧度光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凹槽S形侧边弧度光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在发光源和定位凹槽之间的表面为粗糙表面的光路图。
图中,1——发光源;
2——导光板;
3——定位凹槽;
4——背光模组有效发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3D显示器背光模组侧边漏光的导光板结构,包括发光源1和导光板2,导光板2侧边设有定位凹槽3,定位凹槽3的侧边弧度为C形,将发光源1射来的光朝远离背光模组有效发光区域4的方向反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区别在于:
参阅图4,定位凹槽3的侧边弧度为S形,其也可将发光源1射来的光朝远离背光模组有效发光区域4的方向反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区别在于:
导光板2在发光源1和定位凹槽3之间的表面为粗糙表面,通过对导光板2的加工处理,采用喷砂结构,改变导光板2平面粗糙度,使光线在此微结构平面区域发生散射现象,均匀化光线方向,避免入射光能量集中在凹槽处,改善强光亮线喷射。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1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