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固定凡尔的长柱塞防砂防气防垢的管式抽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2512.3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5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广青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76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凡尔 柱塞 防砂防气防垢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固定凡尔的长柱塞防砂防气防垢的管式抽油泵。
背景技术
机械采油中,通常所使用的管式抽油泵往往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砂卡结垢和气锁等故障;有时也因粘稠状胶质物过多将固定阀堵死,与此同时,各油田往往在修井作业时顺便将原抽油泵换下送修,再将新泵或经过修理的抽油泵安装入井;旧的抽油泵在修理过程中因受修理者技术条件限制,多数抽油泵修理后效果欠佳,修理后再次入井的抽油泵经常发生泵漏或泵效降低,给采油作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固定凡尔的长柱塞防砂防气防垢的管式抽油泵。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固定凡尔的长柱塞防砂防气防垢的管式抽油泵,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油杆、油管、油泵接头、沉垢筒、中间接头、泵筒、柱塞、油泵接箍,油杆的下端与柱塞连接,油杆外由上到下依次套设彼此相连的油管、油泵接头、沉垢筒、中间接头,中间接头的下端与泵筒连接,泵筒的下端依次连接油泵接箍、防碰短节、防碰接箍、沉砂管、底箍,防碰短节的下端内孔内设置有防碰花塞,底箍的下端内孔内设置有死堵;所述的泵筒上设置有泄油排气孔。
上述的泄油排气孔设置在柱塞上止点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液体入泵的过程中跳跃度的增大可有效避免结垢成份的滞留聚合,也便于砂质物的分离下沉;不再沿用传统的固定阀接箍,使泵下机构简单化,避免了以往泵漏或堵塞现象的发生;设置沉垢筒可将本泵上各种落物储存避免发生卡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油杆1、油管2、油泵接头3、沉垢筒4、中间接头5、泵筒7、柱塞8、油泵接箍9,油杆1的下端与柱塞8连接,油杆1外由上到下依次套设彼此相连的油管2、油泵接头3、沉垢筒4、中间接头5,中间接头5的下端与泵筒7连接,泵筒7的下端依次连接油泵接箍9、防碰短节10、防碰接箍12、沉砂管13、底箍14,防碰短节10的下端内孔内设置有防碰花塞11,底箍14的下端内孔内设置有死堵15;所述的泵筒7上设置有泄油排气孔6。
上述的泄油排气孔6设置在柱塞8上止点的下端,当柱塞8上行至指定位置时,泄油排气孔6预祝赛8脱离后液体由此进入;当柱塞8下行时,即再设定下行距离范围使柱塞8将泄油排气孔6关闭。
当柱塞8上行至刚超越泄油排气孔6时,在井筒环空与柱塞8下端预吸腔压力差的作用下,井筒液体将快速冲入筒泵7,在冲入过程中可将大部分砂质物分离向下,气体也随之被分离;当柱塞8下行时,因其距泄油排气孔6较近,可迅速将其关闭,柱塞8内部的游动阀被迅速打开,使液体流入其内腔;当柱塞8出井时,可将柱塞8直接提出井口,泄油排气孔6可将油管2内液体泄至井内,无需安装泄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广青,未经李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2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齿轮泵
- 下一篇:汽油发动机具有下水结构的气缸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