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炉窑高温烟气与空气换热用大三通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2650.1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9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钱志华;翟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金鑫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20 | 分类号: | F16K11/20;F16K31/12;F16K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炉 高温 烟气 空气 换热用大 三通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工业炉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炉窑高温烟气与空气换热用大三通阀。
背景技术
工业炉是工业加热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品种多,同时工业炉又是高能耗设备。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工业炉窑约12万台,年总耗能达2.6亿吨标煤,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4,占工业总能耗的60%。虽然我国工业炉窑技术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工业炉窑的能源利用总体水平仍不高,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炉的热效率平均不到36%,而国际上工业炉的热效率平均为50%以上。我国在工业炉窑节能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现在普遍使用的蓄热式燃烧技术,就能最大化地利用能源,但是这一技术的广泛推广与使用,离不开大三通换向阀。
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各领域,工业炉窑的使用相当普遍,尤其是冶金和机械行业,在当前制造加工业的不断扩大和持续发展的大好时机,工业炉窑制造行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从工业炉窑的热平衡的各项指标来看,最大支出项就是烟气带走的热量,可以达到总消耗量的50%,甚至60~70%,炉尾烟气带走的热损失很大,炉子的热效率一般在30%以下,甚至低于20%。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是工业炉窑节能的重中之重。在蓄热式燃烧技术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步骤就是使高温烟气和空气进行热交换,也就是用高温烟气来预热相对低温的空气。这个过程的实现,就是依靠大三通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管道和空气管道进行频繁交换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一种工业炉窑高温烟气与空气换热用大三通阀,包括有阀体、三个法兰、两个马氏体不锈钢阀瓣、两个阀杆、两个驱动气缸、两个座圈和驱动气缸,阀体内部分成三个集气室,下半部分集气室通过第一法兰与炉内的空间相通,上半部分又分为左右两个集气室,左集气室通过第二法兰与空气管道相通,右集气室通过第三法兰与烟气管道相通;右驱动气缸位于阀体外部上端的右侧的气缸支座上,左驱动气缸位于阀体外部上端的左侧的气缸支座上,右马氏体不锈钢阀瓣通过穿过阀体的右阀杆与右驱动气缸连接,左马氏体不锈钢阀瓣通过穿过阀体的左阀杆与左驱动气缸连接,右座圈相对于右马氏体不锈钢阀瓣的位置焊接于阀体内部的右集气室上,左座圈相对于左马氏体不锈钢阀瓣的位置焊接于阀体内部的左集气室上。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特征:
1、所述的阀杆和阀体之间有密封装置。
2、所述的两个驱动气缸连接有气动管路。
3、所述的阀体开有检修口。
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控制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可靠,寿命长,安装方便,为蓄热式燃烧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可行的设备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状态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状态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侧视图;
1:第一法兰口,2、第二法兰口,3:第三法兰口;4、右驱动气缸;5:左驱动气缸;6、右马氏体不锈钢阀瓣;7、左马氏体不锈钢阀瓣,8、右座圈,9、左座圈,10、右阀杆,11、左阀杆,12、密封装置,13、气动管路,14、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工业炉窑高温烟气与空气换热用大三通阀,包括有阀体、三个法兰、两个马氏体不锈钢阀瓣、两个阀杆、两个驱动气缸、两个座圈和驱动气缸,阀体内部分成三个相对密封的空间,即集气室,下半部分集气室通过第一法兰与炉内的空间相通,上半部分又分为左右两个集气室,左集气室通过第二法兰与空气管道相通,右集气室通过第三法兰与烟气管道相通;右驱动气缸位于阀体外部上端的右侧的气缸支座上,左驱动气缸位于阀体外部上端的左侧的气缸支座上,右马氏体不锈钢阀瓣通过穿过阀体的右阀杆与右驱动气缸连接,左马氏体不锈钢阀瓣通过穿过阀体的左阀杆与左驱动气缸连接,右座圈相对于右马氏体不锈钢阀瓣的位置焊接于阀体内部的右集气室上,左座圈相对于左马氏体不锈钢阀瓣的位置焊接于阀体内部的左集气室上。所述的阀体开有检修口。该三通阀设计结构简单,动作灵活,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气缸,来带动阀瓣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阀瓣和座圈的离、合,通过阀瓣与座圈的离、合,完成上、下集气室的打开和关闭,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金鑫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金鑫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2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