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4157.3 | 申请日: | 201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5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红;崔秀彦;李红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保定市燕赵恒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3121 | 代理人: | 王葶葶 |
地址: | 071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物配置中溶药、加药、取液器,用于在输液瓶或者输液袋中添加药物或者取出液体。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绝大部分医院都在沿用传统的注射器加药法,通常配置静脉液体是将药液从小安瓿或密闭式小药瓶抽入注射器中,然后再加入输液瓶,如果是粉针剂还必须先溶解,无论是溶解药粉还是加药,中间都要通过注射器传递,增加了工作量,多支加药还需要反复抽吸、穿刺瓶塞或装卸针头,不仅直接或间接增加针头及针栓活塞暴露污染的机会,而且容易造成手的污染,也由于反复穿刺胶塞容易造成药液污染和给药液带入不溶性微粒,给病人造成伤害。将输液瓶中多余的液体抽出也是由注射器一针一针的抽出,也容易造成上述问题的产生。
输液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广为应用,由于输液量大,护士人手不足,每天的溶药、加药、抽液占据护士大量的时间,如果按《基础护理学》中手持注射器的操作标准,双手不可触及注射器活塞抽吸药液的操作方法,实际工作中很难完成每天的配液、加药工作,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手的疲劳。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护士不能严格按标准的操作规程手持注射器抽吸药液,甚至操作中由于操作不慎还会造成药液的浪费。近些年也有不少专家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溶药器,有的价格昂贵,有的操作不便,基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配液装置,使用该配液装置在输液瓶或者输液袋中添加药物或者取出液体,穿刺次数少,不溶性微粒产生的几率小,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高,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配液装置,其包括单腔针头或者双腔针头Ⅰ、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双腔针头Ⅱ、过滤器A、过滤器B;双腔针头Ⅰ或者双腔针头Ⅱ的壳体内有两个通道:通道A、通道B,通道A为药液流通的通道,通道B为通气通道,通道A和通道B始端口开在壳体针尖处的侧壁上,开口截面为斜面;通道B末端由空气管道连接空气过滤器B,空气过滤器B的另一端由空气管道连接密封盖;通道A末端外壁、通道B末端外壁和过滤器B压接在一手持底座内;单腔针头内有一个通道,其针头侧壁上开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与通道连通的截面倾斜通液孔,单腔针头末端外壁固定有针座;单腔针头通道末端或者双腔针头Ⅰ的通道A末端连接过滤器A后通过二通、三通或者多通和软通液管道分别与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双腔针头Ⅱ的通道A末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球囊,球囊由通液管道和软通液管道连通在过滤器A和二通、三通或者多通之间。
上述所述球囊上面标有刻度,以准确的知道从液体瓶中取出液体的量。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液体管道卡,其卡接在上述所述的软通液管道上,卡接时,液体不流通,打开时,液体流通。
溶药时,将单腔针头或者双腔针头Ⅰ插入液体瓶中,双腔针头Ⅱ插入小安瓿或密闭式小药瓶中,操作者用手直接按压软包装液体瓶(袋),液体即可通畅的流入小安瓿或密闭式小药瓶中,对于速溶药物,无须拔出针头,轻轻摇动小瓶,溶解后抬高倒置小安瓿或密闭式小药瓶,溶解后的药液即可回抽到液体瓶中,或者反复挤压、松动液体瓶,使溶解后的药液回抽到液体瓶中。对于不易溶解的药物,也可拔出针头,使用振荡器摇匀溶解后,再回抽。如果是需要溶解多支药物,可以使用带两个或者多个双腔针头Ⅱ的本实用新型,如果没有配套的本实用新型,可使用双腔针头Ⅱ的数量比加入小安瓿或密闭式小药瓶数量多的本实用新型,只要使用液体管道卡将不使用的双腔针头Ⅱ卡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减少穿刺次数,减少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密闭式操作,减少污染环节,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规范护士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资源,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41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