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乙烯膜分离尾气深冷回收混合烃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4589.4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5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中维 |
主分类号: | F25J3/00 | 分类号: | F25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2 河北省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分离 尾气 回收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型涉及一种混合烃的回收装置,特别适合回收聚乙烯膜分离尾气中的混合烃。
技术背景:
在聚乙烯生产过程中,从反应器排放惰性气体中含有许多未反应的单体乙烯、丁烯-1和冷凝剂(异戊烷),虽经压缩冷凝回收部分丁烯-1和冷凝剂,但由于受压力和冷凝温度的制约,仍有部分气体无法回收使用。有机蒸汽膜回收技术的应用使得较多的乙烯得到了回收,但是膜分离尾气中仍然含有10%左右的混合烃有效成分。这部分排放气经减压阀减压后直接排放到火炬系统,这样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增加了装置原料的单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乙烯膜分离尾气深冷回收混合烃的装置,它结构简单,回收率高,接口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保温箱壁上固定膜分离废气接头、废气接头、混合烃回收接头、干燥吸附器排水接头和透平膨胀机排水接头,保温箱内固定干燥吸附器、小换热器、大换热器、节流阀、气液分离器和膨胀机,所述的膜分离废气接头通过管道接所述的干燥吸附器,干燥吸附器的下端通过管道接所述的干燥吸附器排水接头,干燥吸附器的上端通过管道接小换热器的a1进口,与a1相通的a2出口通过管道接大换热器的c1进口,与c1相通的c2出口通过管道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节流阀接气液分离器的f1进口,与f1相通的f2出口通过管道接所述的混合烃回收接头,气液分离器顶部出口通过管道接大换热器的e1进口,与e1相通的e2出口通过管道接所述透平膨胀机的进口,透平膨胀机的出口通过管道接大换热器的d1进口,与d1相通的d2出口通过管道接小换热器的b1进口,与b1相通b2出口通过管道接所述的废气接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有效利用了原有混合气体所具有的压力能,采用透平膨胀技术深度制冷,无需附加动力即可实现液化分离混合烃产品回收的混合烯烃可直接返回生产系统循环再利用;2.降低了聚乙烯生产成本;3.采用低温液化分离技术,混合烃的回收率可达到80%设备采用集装箱式整体保温结构,保温效果好;4.与原有系统连接简便,只需改造膜尾气进口和混合烃产品、尾气燃烧出口管线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保温箱1壁上固定膜分离废气接头4、废气接头3、混合烃回收接头2、干燥吸附器排水接头6和透平膨胀机排水接头11,保温箱1内固定干燥吸附器5、小换热器7、大换热器8、节流阀9、气液分离器10和膨胀机12,所述的膜分离废气接头4通过管道接所述的干燥吸附器5,干燥吸附器5的下端通过管道接所述的干燥吸附器排水接头6,干燥吸附器5的上端通过管道接小换热器7的a1进口,与a1相通的a2出口通过管道接大换热器8的c1进口,与c1相通的c2出口通过管道接气液分离器10的进口,气液分离器10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节流阀9接气液分离器10的f1进口,与f1相通的f2出口通过管道接所述的混合烃回收接头2,气液分离器10顶部出口通过管道接大换热器8的e1进口,与e1相通的e2出口通过管道接所述透平膨胀机12的进口,透平膨胀机12的出口通过管道接大换热器8的d1进口,与d1相通的d2出口通过管道接小换热器7的b1进口,与b1相通b2出口通过管道接所述的废气接头3。
所述的节流阀9两端的压力差为0.55-0.6MPa。
所述的透平膨胀机12两端的压力差为0.65-0.7MPa。
经过膜分离后的尾气中主要组分为混合烃,根据膜尾气混合气体组分液化点差异较大的特性,利用膜尾气自身压力能,一般为0.7MPa,采用透平膨胀机绝热膨胀,使混合气体的温度逐步降低至-130℃左右,此时混合气体中的烯烃组分绝大部分就会液化。
通过气液分离器使有效组分混合烃得到分离,气液分离器底部液态混合烃经换热器逆流换热,复温气化后返回聚乙烯生产系统。气液分离器顶部分烃后的尾气先经换热器逆流换热复温,进入膨胀机膨胀制冷,然后再次经换热器逆流换热复温后,通过废气接头送聚乙烯燃烧管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中维,未经杨中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45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检测比较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非承压速热定温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