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车辆轮廓扫描的车型识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4701.4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6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宋英良;杨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图之灵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 |
地址: | 510288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车辆 轮廓 扫描 车型 识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主要用于检测车辆外观轮廓尺寸,从而判断车辆的类型的识别器。
背景技术
在智能交通领域,经常需要对车辆的特征进行检测。现有的车型识别及客、货车识别相关技术设备主要有3种:
第一种是图像识别设备,主要通过具有摄像功能的摄像机或录像机对车辆进行图片拍摄或视频录制实现,然后对图片或视频图像进行像素处理,从而描绘出车辆的轮廓特征,这种设备可靠性不高,价格昂贵,加上拍摄图片模糊引起轮廓线条的不清晰,得不到深入的应用,更谈不上对客、货车的判别。
第二种是利用地感应线圈埋于路面中,由于客、货车底盘金属介质的差异,使感应线圈对运动金属介质产生电磁感应,感应线圈产生频率的振荡变化,利用这种振荡变化判断经过的车辆是客车还是货车,这种地感线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且价格便宜,但识别率不高,经常会受外界干扰,从而形成误判。
第三种是利用红外光栅,结合铺于路面的压力传感器组成的车型识别系统,该系统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辆的轮距及轮胎数,红外光栅用于分离车辆。该系统目前应用较广泛,但安装不方便,易破坏路面,且价格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车辆轮廓扫描的车型识别器,该车型识别器对车辆轮廓扫描得到的轴距、车底盘、浮轴、车长、车宽、车高等车辆尺寸特征进行车型识别判断,可应用于无人值守发卡交通系统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车辆轮廓扫描的车型识别器,包括光束发射端和光束接收端;光束发射端包括相连接的发射光束微控制器MCU和光发射单元;光束接收端包括光束扫描信号处理微控制器MCU,以及分别与光束扫描信号处理微控制器MCU连接的光敏接收单元、特征信号输出单元和显示器,光敏接收单元接收光发射单元所发射的光信号,显示器用于输出车型判断结果,特征信号输出单元用于输出车辆的轴距、长度、宽度及高度特征参量的判断结果。
所述光发射单元包括若干组光发射器,所述光敏接收单元包括若干组光敏接收器,光发射器与光敏接收器一一对应。
所述光发射器为可见激光、不可见激光、发射角小于20度的红外线或者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所述光敏接收器为硅光电池或光二极管组成的阵列。
所述显示器为LCD点阵显示器或LED点阵显示器。
所述的基于车辆轮廓扫描的车型识别器进一步包括安设在车道顶部的激光区域扫描测距模块(以下简称激光测距模块),所述激光测距模块通过激光信号微处理器与所述特征信号输出单元连接。
所述激光测距模块包括激光发射头、激光接收头、时间计数器及角度测量器,激光接收头通过激光信号微处理器与所述特征信号输出单元连接,时间计数器用于计算激光头发射光信号时至激光接收头收到车辆发射回来的光信号后的时间,角度测量器用于控制激光扫描的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成本低;可维护性高;安装简易,对智能交通中的无人值守车型识别设备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具有很可观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信号接收端根据光束同步扫描形成的车辆侧面轮廓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图之灵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图之灵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4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