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面可插U盘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5060.4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3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萍;孙红;门雅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1C7/10 | 分类号: | G11C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存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U盘,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可插U盘。
背景技术
U盘,全称“USB闪存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个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可以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U盘的称呼最早来源于朗科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存储设备,名曰“优盘”,使用USB接口进行连接。USB接口就连到电脑的主机后,U盘的资料可与电脑交换。而之后生产的类似技术的设备由于朗科已进行专利注册,而不能再称之为“优盘”,而改称谐音的“U盘”。后来U盘这个称呼因其简单易记而广为人知,而直到现在这两者也已经通用,并对它们不再作区分,是移动存储设备之一。
现有的U盘具有正反方向,按照U盘的正向插入计算机才可以使用,反向插入则无法使用。从而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如今还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面可插U盘,可正反两个方向插入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便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可插U盘,所述U盘包括:可双面插接的USB接口、主控芯片、闪存芯片;
所述主控芯片分别连接USB接口、闪存芯片,用以交换电脑与闪存芯片之间的数据;
所述USB接口包括一插接片机构,该插接片机构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导电端子,各导电端子分别与主控芯片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盘还包括PCB板,主控芯片、闪存芯片设置于PCB板上;所述USB接口的两个导电端子分别与PCB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端子包括5V电压线、地线和两根数据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面可插U盘,可正反两个方向插入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面可插U盘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面可插U盘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面可插U盘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面可插U盘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面可插U盘10,所述U盘10包括:可双面插接的USB接口11、主控芯片12、闪存芯片13;所述主控芯片12分别连接USB接口11、闪存芯片13,用以交换电脑20与闪存芯片13之间的数据。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施例中,U盘10的壳体大致为一长方形长片,主控芯片12、闪存芯片13封装在壳体内。当然,U盘10壳体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
所述USB接口11包括一插接片机构110,插接片机构110作为长方形长片壳体的一端。该插接片机构110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导电端子111、112(如图2至图4所示),各导电端子111、112分别与主控芯片12连接。所述导电端子111、112包括5V电压线、地线和两根数据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U盘10还包括PCB板,主控芯片12、闪存芯片13设置于PCB板上;所述USB接口11的两个导电端子111、112分别与PCB板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面可插U盘,可正反两个方向插入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便利。
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5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