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益生菌培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5239.X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2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梁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康民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76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益生菌 培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益生菌培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益生菌培植装置,当内置的陶瓷块过多时,会使该装置四壁向外膨胀而变形,并且内置中的陶瓷块由于多层叠加,使得菌种不易随水流入到下层的陶瓷块内;内部的陶瓷块由于是松散叠加在一起的,当活动该装置时,陶瓷块不易固定,从而破坏益生菌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培植装置,该装置能够很好的固定内置在其中的陶瓷块,并且该装置也不会因为叠放过多的陶瓷块而造成箱体前、后面的绷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目的是,菌种添加后能随水自动流入到该益生菌培植装置中,使益生菌能快速成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益生菌培植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还内置有多个陶瓷块,所述箱体前、后面分别开有小孔,所述小孔与包覆所述陶瓷块外壳的凸起相配合;在开有所述小孔的前、后面还各开有一卡槽,所述卡槽与卡条的卡合部位相配合。
所述每个陶瓷块错落地叠放在所述箱体内,相邻陶瓷块所呈的夹角的锐角为30°,每个陶瓷块与所述箱体水平面所呈的夹角的锐角为15°。
所述小孔为梯形状,多个所述梯形状的小孔分布在所述箱体前、后面。
所述陶瓷块为不规则蜂窝状的陶瓷块。
所述包覆陶瓷块的外壳为塑料外壳。
所述的卡条位于箱体的中间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箱体内的陶瓷块错落地叠放,使得菌种添加后可随水自动流入到箱体内,并且菌种在水的带动下可在不规则蜂窝状的陶瓷块上缓慢流动,从而能在阴暗而空气充足的空间下,益生菌能快速成长;
二、箱体内设置有梯形状的小孔,与包覆陶瓷块的塑料外壳的凸起相配合,使陶瓷块能很好的固定在箱体内不易滑动;
三、箱体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一卡条,来收紧箱体前、后面的两块板,使两块板不会因为容置过多的陶瓷块而造成绷开,从而使陶瓷块牢固的叠放在箱体内;
四、该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未装陶瓷块的装置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料外壳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益生菌培植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1,包覆有塑料外壳3的多个陶瓷块4内置在箱体1中,并且每个陶瓷块4为不规则蜂窝状的陶瓷块;同时每个陶瓷块4错落地叠放在箱体1内,相邻陶瓷块4所呈的夹角的锐角为30°,每个陶瓷块4与箱体1水平面所呈的夹角的锐角为15°,当然相邻陶瓷块4所呈的夹角的锐角也可以是其它适合的角度,如15°、45°、60°等,本实施例中,该锐角是30°为最合适的夹角角度,能使菌种随水自动流入到箱体1内,并且菌种在水的带动下能在不规则蜂窝状的陶瓷块上缓慢流动,从而能在阴暗而空气充足的空间下,益生菌能快速成长;
如图2、3所示,箱体1的前、后面分别开有多个梯形状的小孔1.1,该小孔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如三角形、楔形状等;本实施例中该梯形状的小孔1.1与包覆陶瓷块4的塑料外壳3的凸起3.1相配合,使陶瓷块4从下至上叠放并能很好的固定在箱体1内不易滑动;
如图2所示,在开有梯形状小孔1.1的前、后面还各开有一卡槽1.2,该卡槽1.2设置在箱体前、后面的中间部位,卡条2贯穿于箱体1的前、后面且在箱体1的中间位置,同时卡条2的卡合部位2.1与卡槽1.2相配合,该卡条2相当于一根加强筋来收紧箱体1前、后面的两块板,使两块板不会因为容置过多的陶瓷块4而绷开,从而使陶瓷块4牢固的叠放在箱体1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本领域 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康民,未经梁康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52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