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组集成机舱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5676.1 | 申请日: | 201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6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宏;孙海涛;周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风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1/00 | 分类号: | F03D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 发电 机组 集成 机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具体地说是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集成机舱罩。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罩一般被设计成一个可以包络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零部件(如:齿轮箱,发电机,主轴承等)的壳体,其主要材质为玻璃钢,主要作用是为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提供一个防尘、防水、保温、降噪的工作环境。
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组,其机舱内大部分缆线和管路均固定在各零部件本身或固定在预先焊接在底架上的专用支架上;另外一部分缆线,比如机舱内照明灯的供电缆线,由于位置关系,不方便设置专用的缆线支架,只能以抱箍或喉箍等形式将缆线和管路捆扎成束,固定在机舱罩壳体内壁上。抱箍类紧固件一般使用螺钉直接安装在机舱罩内壁上,但在机舱罩上安装螺钉等紧固件时必定要在机舱罩上打孔,这就影响了机舱罩的结构强度,对机舱罩的疲劳寿命也会产生影响;此外,通过以上方式安装缆线或管路,会使缆线或管路悬空,会对机舱罩内部精密仪器产生电磁干扰等不良影响;另外,在机舱罩顶部及四壁安装抱箍等设备也不够美观,而且抱箍失效后缆线在空中摆动容易磨损缆线绝缘层导致漏电,影响在机舱中维护机组的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集成机舱罩,该机舱罩内部的缆线或管路布线整齐有序,并且不影响机舱罩的结构强度和疲劳特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集成机舱罩,包括壳体及管线,所述管线集成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管线直接预埋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内预埋有管线盒,所述管线穿在所述管线盒内。
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粘接有管线盒,所述管线穿在所述管线盒内。
所述管线盒的粘接方式采用胶粘剂。
所述管线盒的粘接方式采用手糊玻璃钢。
所述管线盒的粘接方式采用真空灌注玻璃钢。
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管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安装有输入端集成模块及输出端集成模块。
所述输入端集成模块集中于电控柜或供液设备附近,所述输出端集成模块靠近用电设备。
所述管线为电缆、电线或油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管线归入机舱罩壳体内,使机舱内布线方式整齐有序,减少了机舱内琐碎的障碍物,提高了机舱内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机舱受到冲击时缆线或管路与机舱罩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机舱内无抱箍、喉箍等紧固件,免去机舱罩上打孔操作,提高了机舱罩结构强度和疲劳性能,可避免机舱罩内缆线绝缘层破损机组漏电和污染的危险,提高了缆线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8中,包括管线1、输出端集成模块2、壳体3、输入端集成模块4、电控柜或供液设备5、胶粘剂6、管线盒7、手糊玻璃钢8、真空灌注玻璃钢9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集成机舱罩,包括壳体3及管线1,管线1集成在壳体3内。管线1为电缆、电线或各种油管,例如:液压油管、润滑油管或冷却液油管。管线1的输入端统一规划,放在一个位置;按照机组布局将管线1的输出端布置在需要的位置处。壳体3上在管线1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安装有输入端集成模块4及输出端集成模块2。输入端集成模块4集中于电控柜或供液设备5附近,输出端集成模块2靠近用户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风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风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5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