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高效泄氯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5731.7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9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白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小龙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高效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氯库中氯气泄漏的处理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全自动高效泄氯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泄氯吸收装置主要由储液箱、吸收塔、离心风机、耐腐蚀泵、风管及管件、控制柜等部件组成,由于吸收液的不同,分为氧化还原(吸收液采用FeCl2溶液)和碱中和(吸收液采用NaOH溶液)两种类型。
氧化还原型泄氯吸收装置的处理过程为:离心风机将泄漏在氯库中的氯气抽送至反应吸收塔,同时耐腐蚀泵将吸收液抽送至反应塔,此时氯气由下向上流动,吸收液从上向下喷淋,通过填料充分接触,氯气被吸收液(FeCl2溶液)吸收,反应后的液体又流回储液箱,经过再生后,吸收液又可与氯气反应,不断循环使用,而未被吸收的少量氯气通过塔顶的氯气回流管道,又回到氯库,构成一个闭路自动循环系统。
碱中和型泄氯吸收装置的处理过程为:离心风机将泄漏在氯库中的氯气抽送至反应吸收塔,同时耐腐蚀泵将吸收液抽送至反应塔,此时氯气由下向上流动,吸收液从上向下喷淋,通过填料充分接触,氯气被吸收液(NaOH溶液)吸收,反应后的液体又流回储液箱,反应后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氧化还原型泄氯吸收装置的最大优点是,对氯气吸收能力较强(因吸收液可还原再生),缺点是吸收效率相对要低,一次过流接触、反应不完全。碱中和型泄氯吸收装置则怡怡相反,其最大优点是,对氯气的吸收效率很快,一次过流反应充分,缺点是吸收能力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随着对氯气吸收量的增加,储液箱内的吸收液浓度会逐渐减小,造成对氯气吸收能力逐渐降低,并且大量吸收氯气后反应生成的盐类结晶易造成填料层局部堵塞,减少气液接触面积,难以确保一次过流反应持续充分,可能导致尾气排空后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无论采用何种反应方式,公知的泄氯吸收装置通常一套只配有一台风机,对于空间较大的氯库内泄漏的氯气处理效率很有限;虽然也有采用叠加的方式,相当于两台泄氯吸收装置并联组合成一台泄氯吸收装置,相对可以较大的提高对氯气的处理效率,但由于采用单一的反应方式吸收氯气,仍普遍存在如[0005]所述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高效泄氯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全自动高效泄氯吸收装置,由控制单元与高效氯气吸收装置组成,该控制单元包括PLC控制柜及与PLC控制柜电连接的氯气探测器、风机;该高效氯气吸收装置包括溶液箱、氯气吸收塔及与该PLC控制柜电连接的液下泵,该氯气吸收塔内设置有吸收液喷淋部件与填料层,该液下泵与溶液箱及吸收液喷淋部件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溶液箱包括FeCl2溶液箱与NaOH溶液箱,所述氯气吸收塔包括两个一级氯气吸收塔与一个二级氯气吸收塔,该一级氯气吸收塔分别与FeCl2溶液箱相通设置、该二级氯气吸收塔与NaOH溶液箱相通设置,该FeCl2溶液箱通过管道与两台风机分别连接,该一级氯气吸收塔的顶端设置有管道分别与NaOH溶液箱连接,该二级氯气吸收塔的顶端设置有管道连接于氯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FeCl2溶液箱内设置有还原物放置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NaOH溶液箱内设置有导流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级氯气吸收塔与二级氯气吸收塔的塔顶部位分别设置有气液分离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级氯气吸收塔的顶端与NaOH溶液箱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级氯气吸收塔与二级氯气吸收塔的壳体,其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级氯气吸收塔的横截面积均小于二级氯气吸收塔的横截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下泵与吸收液喷淋部件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控制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氯库的底面开设有沟槽,两台风机的吸气口均设置于该沟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小龙,未经白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57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