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基板载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6737.6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2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志;陈杏贞;朱英珍;杨嘉麟;许俊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基板载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指一改进的基板载具,其中,该基板载具设有供基板插入限位的插持部,维持基板以插持部框接边缘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现有的基板载具示意、基板载具组合图;指一基板载具10设有套入基板20所用的容室101,容室101开设有略大于基板20的第一透孔102,且基板载具10锁接有压制基板20的夹板103。
然,基板载具10是以锁接夹板103夹压基板20,基板20是据此夹压定位于基板载具10。然夹压过程中经常造成基板20局部损伤,并第一透孔102是以略小于基板20范围配合夹板103达成夹压目的,因此第一透孔102设计,更令基板20的被加工区域有限缩疑虑。但是,若欲避免基板20因上述缺点而夹压损伤及被加工区域有限缩,则有赖进一步改进基板载具10。
鉴于以上所述,得知现有基板载具有:夹压损伤基板及限缩基板加工区域缺点,促使本发明人朝弭除此现有问题方向研发,并经由本发明人多方思考,遂而思及采容纳方式限位基板的是为最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基板载具,其基板载具立设有载板,载板以护板、第一折部与第二折部形成容纳基板的插持部,利用插持部在无现有夹压状况下限位基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基板载具,其特征在于,该基板载具至少立设有一载板,该载板直立分布有平行的护板,护板之间对应内弯有第一折部,且护板对应第一折部底缘平置有第二折部,而后,基板载具据护板、第一折部 及第二折部形成有容纳基板插入限位的插持部。
而后,该载板单面又分布有二至十道插持部,且每一插持部又可容纳一基板。另外,载板双面又各分布有二至十道插持部,且每一插持部又可容纳一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板载具立设有载板,载板以护板、第一折部与第二折部形成容纳基板的插持部,利用插持部在无现有夹压状况下限位基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的基板载具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基板载具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载具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基板载具 101容室
102第一透孔 103夹板
20基板
1基板载具 11载板
2护板 21第一折部
22第二折部 3基板
5插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载具立体图;其中,是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基板载具,该基板载具1至少立设有一载板11,载板11直立分布有平行的护板2,护板2之间对应内弯有第一折部21,且护板2对应第一折部21底缘平置有第二折部22,而后,基板载具1据护板2、第一折部21及第二折部22形成有容纳基板3插入限位的插持部5。
但是,可知基板载具1立设有载板11,载板11以护板2、第一折部21与第二折部22形成容纳基板3的插持部5,利用插持部5在无夹压状况下限位基板3。且载板11主要用于基板3立设,防止微尘于加工过程 覆着在基板3表面,据此有效提升基板3良品数量。
另外,载板11单面是可数个分布插持部5,或者据载板11双面各分布有二至十道插持部5,且每一插持部5又可容纳一该基板3,令载板11可大量承载基板3。
是以,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基板载具1立设有载板11,载板11以护板2、第一折部21与第二折部22形成容纳基板3的插持部5,利用插持部5在无现有夹压状况下限位基板3,又可让基板3加工数量增加,并成为本实用新型在市场竞争实力提升的主要优异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6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