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变形机器人变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6925.9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2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川涛 |
主分类号: | A63H33/00 | 分类号: | A63H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五***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变形 机器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变形机器人变形结构,特别涉及遥控车辆变形机器人产品,自控车辆变形机器人产品。
技术背景
现有的车辆变形机器人变形过于复杂,成本过高,不利于普及,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的车辆变形机器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此技术方案, 前轮安装在机器人头部,后轮安装在机器人手部,车壳安装在机器人背部,车壳分为两段,两段车壳相互连接,后段车壳与机器人连接,其特征在于:机器人通过向下弯曲身体实现机器人变形到车,弯曲的身体恢复直立实现车变形到机器人。其中:通过弯腰实现机器人向下弯曲身体;通过弯腿实现机器人向下弯曲身体;通过转动腰腿结合部实现机器人向下弯曲身体;通过同时弯腰和弯腿实现机器人向下弯曲身体。
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低成本,简易,可靠的车辆变形机器人,遥控车辆变形机器人产品,自控车辆变形机器人产品的发展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形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形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形示意图3;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变形示意图4;
图中(1)腿部,(2)腰部,(3)手部,(4)头部,(5)前轮,(6)后轮 ,(7)前段车壳,(8)后段车壳,(9)躯干,(10)机器人形态,(11)车辆形态,(12)腰腿结合部,(13)腿部可弯曲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图1中,腿部(1),手部(3),头部(4),连接在躯干(9)上,前轮(5)连接在头部(4),后轮(6)连接在手部(3),后段车壳(8)连接在躯干(9)背部,前段车壳(7)与后段车壳(8)连接,前段车壳(7)向后折,车辆变形机器人身体直立。
图2中,腿部(1),手部(3),头部(4),连接在躯干(9)上,前轮(5)连接在头部(4),后轮(6)连接在手部(3),后段车壳(8)连接在躯干(9)背部,前段车壳(7)与后段车壳(8)连接,腰部(2)向下弯曲,车辆变形机器人身体向下弯曲。
图3中,机器人形态(10)的车辆变形机器人的腰部(2)向下弯曲,变形为车辆形态(11)。车辆形态(11)的车辆变形机器人向下弯曲的腰部(2)恢复直立,变形为机器人形态(10)。
图4中,机器人形态(10)的车辆变形机器人通过转动腰腿结合部(12)实现身体向下弯曲,变形为车辆形态(11)。车辆形态(11)的车辆变形机器人通过转动腰腿结合部(12)实现身体恢复直立,变形为机器人形态(10)。
图5中,机器人形态(10)的车辆变形机器人的腿部可弯曲部分(13)向下弯曲,变形为车辆形态(11)。车辆形态(11)的车辆变形机器人向下弯曲的腿部可弯曲部分(13)恢复原位,变形为机器人形态(10)。
图6中,机器人形态(10)的车辆变形机器人通过腰部(2)和腿部可弯曲部分(13)向下弯曲,变形为车辆形态(11)。车辆形态(11)的车辆变形机器人向下弯曲的腰部(2)和腿部可弯曲部分(13)恢复直立,变形为机器人形态(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川涛,未经李川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69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蒸馏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肢动物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