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展馆的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板链接构造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117659.1 申请日: 2012-03-26
公开(公告)号: CN202595906U 公开(公告)日: 2012-12-12
发明(设计)人: 甘华松;丁美志;王心刚;韦灿林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4B1/38 分类号: E04B1/38;E04B1/41
代理公司: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代理人: 卢刚
地址: 200949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应用于 展馆 框架 混凝土 链接 构造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展馆的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板连接的构造。

背景技术

建筑物,特别是展馆类的建筑物,通常是在一定的建筑条件下的场地上按照预先设计构想将各种建筑材料搭建而成。一般的建筑条件包括面积、底板厚度、底板承载应力极限值等。

施工方需要根据这些建筑条件正确地采用建筑结构、施工方法来构造安全、稳定的建筑物。

一般而言,按照建筑要求建立结构模型后,要进行建筑模型的柱基础平均反力以及最大反力,并且与建筑条件的承载应力极限进行对比分析。在建筑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形下,需要针对柱基础反力超出承载应力极限的情形进行建筑结构的更新与改进,以确保建筑物安全固定在底板上。

如,建筑条件是在约12000m2的混凝土楼面布置钢结构单体,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为300mm,承载应力限值为20kN/m2,楼板下为地下室,展馆结构高度为15m。按建筑要求建立结构模型后,模型输出的柱基础反力平均为75kN,最大值为310kN,如果直接作用在楼板上就超过了楼板的承载极限;又因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不满足常规做法锚栓长度要求;所以框架柱与不能直接作用在混凝土楼板上。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板链接构造用以改善或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有效避免因承载底板承载极限不足以支撑建筑物而导致建筑物不稳固的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板链接构造。

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一种应用于展馆的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板链接构造,该构造包括砼梁及框架柱,该构造还包括由砼梁支撑的混凝土板、垫板、钢箱梁、框架柱,以及固定垫板与钢箱梁的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板由砼梁支撑,垫板被设置在混凝土板内,钢箱梁定位于该垫板上,框架柱则固定于钢箱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钢箱梁包括支撑框、与支撑框构成一体并位于支撑框上方的上板,以及与支撑框构成一体并位于支撑框下方的下板,上板用以固定上述的框架柱,下板用以与垫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钢箱梁的支撑框的外径小于上板和下板的外径,在支撑框与上板交界处形成上台阶,在支撑框与下板的交界处形成下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垫板的外径可大于钢箱梁的下板的外径,框架柱的外径可小于钢箱梁的上板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垫板通过化学螺栓固定于砼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力的作用形式为上部框架柱的柱底反力通过钢箱梁传递到垫板上,由混凝土梁,即砼梁直接承载垫板的反力,使得载荷分散,确保建筑物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展馆的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板链接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展馆的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板链接构造的钢箱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框架柱与混凝土板的连接问题。

请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展馆的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板链接构造10的示意图,该构造包括砼梁11、由砼梁11支撑的混凝土板12、垫板13、钢箱梁14、框架柱15,以及固定垫板13与钢箱梁14的细石混凝土16、后浇细石混凝土17。

混凝土板12由砼梁11支撑,垫板13被设置在混凝土板12内,钢箱梁13定位于该垫板13上,框架柱15则固定于钢箱梁14上。混凝土板12上设置孔洞用以收容垫板以及部分钢箱梁等,因此,垫板13实际上被定位到砼梁11。垫板与砼梁之间可通过化学螺栓固定。

请参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板链接构造10的钢箱梁14的结构示意图,该钢箱梁14包括支撑框141、与支撑框141构成一体并位于支撑框141上方的上板142,以及与支撑框141构成一体并位于支撑框141下方的下板143。所谓构成一体,可以是两个单独的元件通过连接工艺,如焊接、压合等连接成一个元件,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元件通过加工工艺构成特定外形。上板142用以固定上述的框架柱15,下板143用以与垫板13固定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76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