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7858.2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2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彦;陈金木;秦青峰;殷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2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侯佳猷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荷 监测 无线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属于通讯领域。具体来说为一种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线损精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负荷监测仪已在电力公司全面推广和使用。通过采集供电侧数据比对售电侧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变压器负载、控制台区线损、反窃电等信息。
但是,由于电力供电工作环境恶劣、通讯信号故障的存在,杆、配变负荷监测仪维修数量逐渐增多。用掌机操作时往往仍需登杆或进入配电室等,存在安全隐患,操作也不方便,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资质有相关的规定和限制。致使现场能够及时处理的维护工作不得不拆卸后运回厂家维修,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甚至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现有负荷测录仪的维护工作已运用掌机,其通信方式一般是通过红外或其他有线连接,在有效距离及方便性上都有很大局限性,用掌机操作时往往仍需登杆或进入配电室等。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在涌现出了很多种短距离无线的通信方式,这些通信方式的有效距离可以达到30米或更远,且不受方向等的限制。目前的负荷监测仪及掌机一般暂不支持这些通信方式,其通讯速度交底。所以设置一种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不仅能及时掌握变压器负载、控制台区线损、反窃电等信息,而且获得的这些信息都可以及时的进行短距离无线传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负荷监测仪和掌机,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转换器、第二无线通信转换器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负荷监测仪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转换器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二无线通信转换器与所述掌机进行通信。
在所述的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较好的是,所述负荷监测仪和第一无线通信转换器之间采用基于RS485通讯协议的有线通讯连接。
在所述的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较好的是,所述掌机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转换器之间采用基于红外线的无线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转换器、第二无线通信转换器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负荷监测仪和掌机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讯。该无线通信系统不仅能及时掌握变压器负载、控制台区线损、反窃电等信息,而且获得的这些信息都可以及时的进行短距离无线传输。使用时,工作人员不再需要登杆或进入配电室等,十分便捷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有任何限制。
实施例
如图1所述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负荷监测仪1、掌机2,第一无线通信转换器3、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4和第二无线通信转换器5。其中,所述负荷监测仪1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转换器3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4进行通信,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4通过第二无线通信转换器5与所述掌机2进行通信。
优选的是,所述负荷监测仪1和第一无线通信转换器3之间可以采用基于RS485通讯协议的有线通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掌机2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转换器5之间采用基于红外线的无线通讯连接,当然也可以为基于蓝牙、紫蜂、WSN等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荷监测仪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不仅能及时掌握变压器负载、控制台区线损、反窃电等信息,而且获得的这些信息都可以及时的进行短距离无线传输。使用时,工作人员不再需要登杆或进入配电室等,十分便捷和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78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