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8194.1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5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邓忠良;王远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前路 椎弓根 螺钉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
背景技术
对于颈椎内固定方法的研究,已经证实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高。目前,下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
但在临床上对于需要下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要全切除减压并重建的患者,特别是伴有椎体病变和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用传统的前路椎体螺钉钢板内固定,无法达到生物力学强度要求,往往需要加做后路内固定手术,以增加其稳定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创伤和手术风险,且有导致更多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并使患者术后恢复减慢。
为此,国外学者开始对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研究,但尚无专业配套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都使用普通颈椎前路钢板、重建钢板和普通的皮质骨螺钉,使得手术操作繁琐且无锁紧装置,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螺钉的松动、退出钢板,甚至断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以简化临床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具有板体(1),其关键在于:在所述板体(1)的上部开有主钉孔(2)和辅钉孔(3),该主钉孔(2)及辅钉孔(3)均为螺孔,主钉孔(2)的中心紧靠板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L),所述辅钉孔(3)位于主钉孔(2)的旁边;在所述板体(1)的下部开有两个第一滑动孔(4),这两个第一滑动孔(4)均为长条形,并分居在板体(1)长度方向中心线(L)的两侧,第一滑动孔(4)的长度方向与板体(1)长度方向中心线(L)相平行,与主钉孔(2)同侧的第一滑动孔(4)的中心紧靠板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L)。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板体上部的主钉孔用于挂入椎弓根螺钉,板体上部的辅钉孔用于置入颈前路椎体螺钉;板体下部与主钉孔同侧的第一滑动孔用于挂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个第一滑动孔用于置入颈前路椎体螺钉。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挂式安装方式,临床操作既简单又方便,不仅能够确保安装的牢固性及可靠性,而且根据病人固定的不同节段可采用不同长度和型号的钢板。由于第一滑动孔为长条形,这样可根据需要很灵活地调整下部椎弓根螺钉和颈前路椎体螺钉的位置,以满足不同情形的需要。
所述辅钉孔(3)位于主钉孔(2)的左侧并略低于主钉孔(2),主钉孔(2)和辅钉孔(3)的孔壁具有坡度,这样与主钉孔或辅钉孔相对应的螺钉的头部能够沉入对应的孔中,以防止螺钉外露并有利于螺钉固定。
在所述主钉孔(2)和辅钉孔(3)的旁边均设有第一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中铆接有上压块(5)。上压块能够转动,当与主钉孔或辅钉孔相对应的螺钉安装到位后,旋转压块,使压块的边缘压住螺钉的头部,以防止螺钉松开或退出,进一步确保了安装的牢靠性。
为了方便板体下部的螺钉调整位置,并有利于对螺钉定位,板体(1)下部左边的第一滑动孔(4)低于右边的第一滑动孔(4),该第一滑动孔(4)由三个上下依次连通的圆孔组成,所述第一滑动孔(4)的孔壁具有坡度。
在组成第一滑动孔(4)的三个圆孔的旁边均设有第二定位槽,该第二定位槽中铆接有下压块(6)。下压块所起的作用与上压块相同,能够有效避免板体下部的螺钉发生松动或退出。
在所述板体(1)的中部开有第二滑动孔(7),该第二滑动孔(7)的结构与第一滑动孔(4)相同,第二滑动孔(7)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板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L)重合,并且第二滑动孔(7)的旁边设有三个中间压块(8)。第二滑动孔一方面可置入椎体螺钉固定植骨块,另一方面,第二滑动孔可作为植骨透视窗,以便于观察。第二滑动孔的旁边设置中间压块,起增强椎体螺钉安装牢靠性的作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专门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而设计的,填补了该术式尚无专业配套器械的空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自锁可靠,临床操作十分方便,根据病人固定的不同节段可采用不同长度和型号的钢板,适用于治疗临床需要下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重建的患者,特别是合并椎体病变或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8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发电智能热水器
- 下一篇:即热式电磁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