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线管型多点加热饮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8532.1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7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常秋香;余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秋香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5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17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线管 多点 加热 饮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是一种螺线管型多点加热饮水装置。
背景技术
饮水机是一种将桶装纯净水升温或降温,并方便人们饮用的装置。现有大多数饮水机通过电热管通电加热升温饮用水,其节能环保效果较差,电耗能较大。为此,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0610040207.7,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节能即热电加热器装置”;该饮水机是设计一种采用石英玻璃镀膜螺旋管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后水蒸汽进入蒸汽热量回收换热器,与进入加热器的水管中的水进行热交换,起到降低蒸汽排放的热量损失,又对进入加热器的水进行预热,提高出水温度和加快出水速度。但上述石英玻璃镀膜螺旋管加热器即为一种加热管,其加热虽然较快,但其成本较高,当水加热量要求较大时,其成本更高,该部件对于饮水机壳体的安全性设计要求更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螺线管型多点加热饮水装置,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加热速度慢,加热、环保、健康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螺线管型多点加热饮水装置,该加热饮水装置的聪明座设置于储水箱,储水箱一出水口设有常温阀,另一出水口通过止水阀与螺旋管连接,螺旋管的出水口设有热水阀;储水箱还设有汽水分离室,汽水分离室与螺旋管的连接处设有温度控制器和防干烧温控器;上述该加热饮水装置设置于饮水机的机体内,聪明座置入桶装水;使用时,选用热水,热水阀打开;选用常温水,常温阀打开。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螺旋管呈螺旋形,螺旋管设有加热器。通过螺旋管使饮用水螺旋式存储于螺旋管内,并等待加热器的加热。
所述加热器设置于螺旋管的螺旋转弯处,加热器采用电磁加热器。采用上述螺旋管的多点加热方式,避免了热水重复加热,从而避免带来电量浪费的环保问题和影响健康的问题。同时,电磁加热器在加热时节能、环保效果更好。
所述加热器螺旋形设置于螺旋管内,加热器为电阻丝。即通过上述螺旋管内的螺旋形加热器,亦可实现螺旋管内饮用水的加热。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加热效果好,节能环保,饮用水加热饮用健康;适合作为同类饮水机使用,及其同类产品的结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机体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聪明座,2、储水箱,3、汽水分离室,4、温度控制器,5、防干烧温控器,6、止水阀,7、螺旋管,8、加热器,9、热水阀,10、常温阀。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使用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该加热饮水装置的聪明座1设置于储水箱2,储水箱一出水口设有常温阀10,另一出水口通过止水阀6与螺旋管7连接,螺旋管呈螺旋形,螺旋管设有加热器8,加热器设置于螺旋管的螺旋转弯处,加热器采用电磁加热器。螺旋管的出水口设有热水阀9;储水箱还设有汽水分离室3,汽水分离室与螺旋管的连接处设有温度控制器4和防干烧温控器5。
如图1所示,该加热饮水装置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亮。止水阀打开,储水箱往螺旋管内注水;当螺旋管内注满水时,传感器发出信号,关闭止水阀,这时注水指示灯亮,并处于待机状态。当水杯靠近该加热饮水装置的热水阀时,该加热饮水装置的传感器自动分析水杯容量(或由用户设定),确定注水量;同时,开启螺旋管螺旋转弯处的加热器(加热指示灯亮),如螺旋管内无注入水时,防干烧温控器启动,加热管无法启动工作,并报警提示使用者储水箱中已无水。当螺旋管内水温达到95度时,断开加热器,打开热水阀,往杯子内注水(放水指示灯亮);当注水到指定量(或由用户设定)时,关闭热水阀,并打开止水阀,重复上述螺旋管的注水动作,等待下一次加热使用。本产品图中还设有防干烧功能,当螺线管里无水时不能启动电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秋香,未经常秋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8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