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8831.5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9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忠;张善发;丁蓟羽;谢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蓄管 入流 排气 多功能 结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和市民对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求的提升,目前国内城市大多进行了排水系统截流改造,但仍然存在着初雨污染严重、排涝能力低等问题。治理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雨天溢流污染、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统筹提高城区防汛减灾能力、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大型调蓄管道因具有占地少等众多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领先的解决上述问题的应用技术。例如:美国、日本、香港等已建成多处调蓄管工程,韩国规划2020年前拟建成400万m3调蓄管工程。国内目前未有工程案例。
此外,由于国情不同,如国内的初雨杂质很多,管道排气、入流需考虑不同工况,管道埋设很深,导致入流消能困难、清理垃圾较难、入流流态不稳定、排气困难,出水泵流态不稳定等,地面污染程度也不同,因此国内设计无法完全借鉴国外现成的经验。
排水系统的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轻则会减少管道使用寿命,导致管网通水能力下降,重则会破坏城市的生产、生活,甚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适于国内环境的用于调蓄管涵的多功能结合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至少包括井体、进水的调蓄管和排水的出水管,以及出水泵;所述井体内设置有消能坎及整流墙;还包括一入流箱涵,所述入流箱涵包括入流格栅渠及入流整流墙、多组细格栅;所述消能坎设置在所述入流箱涵的出口下方;所述井体的顶面上还设置有排气阀。
较佳地,所述整流墙、所述入流整流墙为设置若干间隔通道的砖墙或混凝土墙。
较佳地,所述消能坎为阶梯状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能够在保障调蓄管道正常蓄水功能的情况下,稳定入流、减少垃圾进入,具有抗冲击能力强。能够保证管道适应入流流量变化、堆积气体迅速排放,还具有运行管理方便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结合井有助于提高收集效率,有利于控制入流流速、减少垃圾进入、防止调蓄管道气体积累带来危害。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结合井兼作出流井,还减少了工程投资及维护管理。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结合井兼作出流井,具有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设置在覆土9之下,至少包括井体1、进水的调蓄管2和排水的出水管3,显然还包括出水泵4。
井体1内上半部设置有盖板11,盖板11上层空间为检修室12,设置起吊葫芦、各种阀门管道等。井体1的顶面上还设置有排气阀8。
井体1内下半部设置有消能坎5、整流墙6,还包括一入流箱涵7。
本实施例中,消能坎5为阶梯状台阶,设置在入流箱涵7的出口下方。
本实施例中整流墙6为设置若干间隔的通道的砖墙,也可以是混凝土墙。
入流箱涵7包括入流格栅渠71,多组细格栅73,也包括一入流整流墙72。
本实用新型的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在使用时,来水通过调蓄管、入流箱涵进入井体,利用多组细格栅减少垃圾进入,利用整流墙、入流整流墙稳定入流,利用消能坎消能,提高了井底的抗冲击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障调蓄管道正常蓄水功能的情况下,保证管道适应入流流量变化、堆积气体迅速排放,即便利了运行管理,也减少了工程投资及维护管理。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8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褥疮防治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防坠爬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