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9164.2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3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博幸;米田丰;松本健太;乙宗拓也;西田和彦;长野文男;滨砂大吾;小林宜泰;阿瀬勇;丸山纯一;村山贤多;坂井孝次;日田定范;熊谷雅行;内孝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A01F12/18 | 分类号: | A01F1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粒 装置 | ||
1.一种脱粒装置,沿脱粒筒(16)下方配置的承接网(17)由沿脱粒筒(16)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多个承接网结构体构成,该承接网(17)装卸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体(62),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承接网结构体中的位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的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位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填充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的间隙的间隙填充部件(63),所述间隙填充部件(63)固定在所述装置框体(6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填充部件(63)在所述承接网(17)的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或大致整个区域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脱粒室(14)的横向一侧部位形成有检修用开口(K),
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沿圆周方向被分割为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C)和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D)以及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A)和另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B),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能够通过所述开口(K)进行装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框体(62)具有:位于所述脱粒筒(16)的形成有所述开口(K)的一侧并沿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承架(51)、位于所述脱粒筒(16)的形成有所述开口(K)的一侧的相反侧并沿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承架(54),
所述脱粒装置具有:在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跨接所述第一支承架(51)和所述第二支承架(54)的一端部侧隔板(56);在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另一端侧跨接所述第一支承架(51)和所述第二支承架(54)的另一端部侧隔板(57);跨接所述一端部侧隔板(56)和所述另一端部侧隔板(57)的中间连结用支承体(58);跨接所述第二支承架(54)和所述中间连结用支承体(58)而被支承的圆弧状导轨(52),
所述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A)和所述另一 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B)被所述导轨(52)支承,
所述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C)和所述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D)的一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中间连结用支承体(58),并且所述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C)和所述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D)的另一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支承架(51),
所述间隙填充部件(63)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承架(51)及所述第二支承架(5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C)和所述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D)、所述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A)和所述另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B)以及所述中间连结用支承体(58)通过能够拆卸的连结机构(Bo)紧固连结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封闭所述开口(K)的侧部壳体(50)支承于所述装置框体(62)且绕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的纵轴心开闭自如地摆动。
7.一种脱粒装置,沿脱粒筒(16)下方配置的承接网(17)由沿脱粒筒(16)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多个承接网结构体构成,该承接网(17)装卸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体(62),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脱粒室(14)的横向一侧部位形成有检修用开口(K),
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沿圆周方向被分割为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C)和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D)以及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A)和另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B),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能够通过所述开口(K)进行装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91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