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接地和电源试验联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9533.8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2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叶书德;李艳丽;赵国君;陶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0 | 分类号: | G01R1/00;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接地 电源 试验 联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稳定联络装置,具体的说一种多孔接地和电源试验联络装置,属电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厂开关室高压电气设备在检修时常常做很多试验,如高压开关特性测试,保护校验,耐压试验等等。这些设备都需要一个即可靠又安全的仪器电源和外壳接地保护,以保证设备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果接地不可靠、外电源接线有误、试验设备的线路老化绝缘降低等都会造成试验仪器外壳带电,而工作人员无法用肉眼直观判断出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故障,尤其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一般情况下,试验设备用于接地的试验线长度较短,同时工作地点离专用接地排位置较远,通常试验仪器的接地线一端插在仪器的接地插孔上,另一端用夹子就近夹在检修设备的接地点上,这个接地点是用一个螺母将接地线拧紧固定,接触面很小,这样就会造成接地线接地不牢固,特别是工作人员无法直观的判断出来接地点是否良好接地。当多台仪器同时需要接地时,线路混乱,不利于安全工作。
另一方面试验仪器的电源插在一个电源滚筒的三眼插座上,滚筒的插头放在室内的墙壁插座上。如果墙壁插座的火线和零线接反,火线和地线接反,由此引出的电源用在试验仪器上,有可能造成仪器内部线路发生短路现象的发生。尤其是试验设备绝缘不好或者老化,这时会出现设备的外壳带电,直接威胁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孔接地和电源试验联络装置,不仅保证了电气试验设备的电源稳定,而且还能保证实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接地可靠,确保电气设备正常工作。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孔接地和电源试验联络装置,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机箱内的漏电保护器、电压表、欧姆表、联动开关、插座接头、第一信号指示灯和第二信号指示灯;所述机箱上连接一根带三眼插头的电缆,所述漏电保护器的进口端与所述电缆的零线与火线相连,所述插座接头与所述漏电保护器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电缆的接地线依次经联动开关和第一信号指示灯与所述插座接头的接地孔相连,所述插座接头的接地孔依次经第二信号指示灯和联动开关与所述电缆的零线相连;所述机箱上设有便于与接地排连接的接地插孔,所述接地插孔与所述所述插座接头的接地孔相连;所述接地插孔上依次连接有欧姆表和联动开关与所述电缆的接地线相连,所述电压表连接于所述电缆的零线与火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是:前述的多孔接地和电源试验联络装置,为了便于区分故障原因,所述第一信号指示灯和第二信号指示灯分别为红色发光二级管和黄色发光二极管。
前述的多孔接地和电源试验联络装置,所述第一信号指示灯和第二信号指示灯与联动开关之间设有限流电阻。
进一步的,前述的多孔接地和电源试验联络装置,所述插座接头均为三眼插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多路接地端口且能判断接地端口是否牢固接地;能为多台试验设备同时提供良好的接地端口,接地线插装使用方便,而且能使多台设备同时接地,使试验线路简化明了,可通过欧姆表的指示,直接判断接地是否良好,给使用者一个直观的信号,避免虚接地的发生;能为实验设备提供多路电源且能判断电源接线的正确性,能同时为试验设备提供多路可靠的电源,避免乱接电源的现象发生,通过电压表及红黄指示灯的指示能直观的检测出电源的零线和火线,火线和地线接线顺序是否正确,避免因为反接而引起触电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中:1电源三眼插头、2专用接地线固定夹、3电缆线、4联动开关、5漏电保护器、6电压表、7欧姆表、8插座接头、9接地插孔、10第一信号指示灯、11第一信号指示灯、12机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9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