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耕机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9822.8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8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钎铂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58 | 分类号: | F16D13/58;F16F15/1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3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耕机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耕作机的动力传动结构的附属部件,尤其是农耕机离合器。
背景技术
农耕机的离合器,布置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用来将发动机飞轮上储存的力矩传递给变速箱,主要作用是保证农耕机平稳起步、实现平顺的换档、防止传动系过载等,通过传递或切断发动机的动力来实现平稳起步和平顺换档。常用的农耕机离合器一般由连轴盘、外罩、摩擦片、弹簧片、压盘以及动力输出轴组成,由于农耕机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对农耕机的离合器的减振要求较高,对其缓冲瞬时冲击载荷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受到较大的瞬时冲击载荷作用时,能缓冲该冲击以保护离合器各个组成部件,防止发动机受到外部载荷冲击,延长发动机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但,现有技术的农耕机离合器,普遍存在离合器减振效果较差、对瞬时冲击载荷的缓冲作用较差的缺陷,不能满足农耕机在恶劣工作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离合器减振效果较差、对瞬时冲击载荷的缓冲作用较差等缺陷,提供一种减振效果较佳、对瞬时冲击载荷具有明显缓冲作用的农耕机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农耕机离合器,包括连轴盘、外罩、离合片、压盘、中心套和推盘,外罩连接在连轴盘上,离合片设置在压盘和中心套之间,离合片由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交替布置构成,推盘与压盘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在连轴盘上,均匀设置若干个圆孔,在圆孔内沿轴向设置有橡胶减振套,在橡胶减振套上设置有端盖,橡胶减振套的两端面分别与端盖和外罩相接触,被压在端盖和外罩之间。
进一步的特征是:铆钉穿过橡胶减振套,将连轴盘、外罩、橡胶减振套和端盖连接成一体。
在橡胶减振套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道减振槽,减振槽沿轴向设置。
减振槽是半圆状的内凹槽。
所述圆孔为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六个或八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农耕机离合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连轴盘与外罩之间设置有圆形孔,在圆形孔内设置有橡胶减振套,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增强了对离合器的保护作用,延长离合器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
2、能够有效缓冲瞬时冲击载荷,防止发动机受到外部载荷冲击,延长发动机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轴盘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罩结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4中,本实用新型农耕机离合器,包括连轴盘1、外罩2、离合片3、压盘4、中心套5和推盘6,外罩2连接在连轴盘1上,图中是通过铆钉7穿过外罩2与连轴盘1相连接;离合片3设置在压盘4和中心套5之间,离合片3由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交替布置构成,推盘6与压盘4相接触;在外力作用在推盘6后,推盘6推动压盘4产生轴向移动,从而压紧离合片3的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主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相接触而转动,能传递动力。以上作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在连轴盘1上,均匀设置若干个圆孔8,在圆孔8内沿轴向设置有橡胶减振套9,在橡胶减振套9上设置有端盖10,橡胶减振套9的两端面分别与端盖10和外罩2相接触,被压在端盖10和外罩2之间。铆钉7穿过橡胶减振套9,将连轴盘1、外罩2、橡胶减振套9和端盖10连接成一体,橡胶减振套9能吸收振动、缓冲连轴盘1或外罩2受到的瞬时载荷的冲力。圆孔8为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两个、三个、四个、六个、八个等,
在橡胶减振套9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道减振槽11,减振槽11沿轴向设置,能够缓冲并容纳橡胶减振套9的变形,取得更优的减振、缓冲效果。图中所示的减振槽11是半圆状的内凹浅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钎铂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钎铂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98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