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池用多环节水位控制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2139.X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4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宋炜;蒋科技;张凤英;房娅博;皮妍;孙曼曼;乔振国;马凌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池用多 环节 水位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水产养殖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殖池用多环节水位控制管。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品种繁多、数量充盈的水产品,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人工建造的养殖池是水产养殖产业中常用的设施,在日常生产和科研期间,特别是养殖池的加水、换水过程中,必须控制养殖池的水位以防止水漫过池沿。目前人工建造养殖育苗池因为水体小、易控制水体环境等优点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采用,但现在常用的养殖育苗池水位控制管设计僵化,仅仅是通过指定水位上方凿出的孔来完成对水位的控制——超过指定水位的水从该孔中流出。一旦养殖池的指定水位需要发生变动,原来的水位控制管则因为不可调整其控制的水位线而无法起作用,只能换上其他具有不同的打孔位置的水位控制管。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养殖池水位进行调整,这就使得养殖场必须配备具有各个不同打孔位置的水位控制管,且养殖过程中往往存在所有养殖池同时使用同一水位,接着又需要统一换成另一个水位的要求,这就使得每一种规格的水位控制管的数量都必须达到养殖池的数目,大大增加了水位控制管的总量,加重了从业者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更换水位控制管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池用的多环节水位控制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养殖池水位控制管需要大量配备并频繁更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养殖池用多环节水位控制管,包括管体和弹性外套,所述管体两端开口,所述管体下端连接有插锲部,所述插锲部是一个去头圆锥,可插入养殖池底的圆形排水口,所述管体管壁上从下向上层层分布着水孔,所述每层水孔间的距离相同,所述每层水孔的下方有凸出管壁的卡槽,所述每两个卡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卡槽横截面为梯形,与管体相接部分为梯形截面较小的底边,所述卡槽上方的管壁上安装有弹性外套,所述弹性外套成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弹性外套的内径小于管体的外径。
所述管体、卡槽和插锲部为一整体件。
所述管体和卡槽由塑料制成,所述插锲部由金属制成。
所述的弹性外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弹性外套由硅胶或橡皮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高效,一个养殖池只需配备一根水位管即可满足要求,养殖池的水位可在管体上有水孔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且操作方便,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具备池底排水口的养殖池,进行水产养殖和科研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养殖池用多环节水位控制管,包括管体1和弹性外套4,所述管体1两端开口,所述管体1下端连接有插锲部5,所述插锲部5是一个去头圆锥,可插入养殖池底的圆形排水口,所述管体1管壁上从下向上层层分布着水孔2,所述每层水孔2间的距离相同,所述每层水孔2的下方有凸出管壁的卡槽3,所述每两个卡槽3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卡槽3横截面为梯形,与管体1相接部分为梯形截面较小的底边,所述卡槽3上方的管壁上安装有弹性外套4,所述弹性外套4成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弹性外套4的内径小于管体1的外径。
所述管体1、卡槽3和插锲部5为一整体件。
所述管体1和卡槽3由塑料制成,所述插锲部5由金属制成。
所述的弹性外套4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弹性外套4由硅胶或橡皮制成。
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的指定水位,把将处于指定水位线以下的水孔2全部安装弹性外套4,使处于指定水位以上的水孔2保持畅通,然后通过插锲部5把水位管插在养殖池底的排水口上,这样养殖池内的水只有超过指定水位线以上的才能通过管壁上的水孔2流经管体内壁从排水口流出,在养殖池加水和换水的过程中,养殖池的水位就控制在最低的没有安装弹性外套4的水孔处。需要调整水位时,只需增加或减少弹性外套4至所需水位处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2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